




2025-07-25
6月23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里,一批特殊的医疗器械正被送往实验室——这是首批通过“差别化合格评定”的球囊扩张导管。这种精密器械能疏通狭窄的冠状动脉,在心脏介入手术中帮患者恢复血流,给冠心病患者带来新生希望。
业聚医疗器械(深圳)有限公司是最早尝到这个政策甜头的企业之一。作为河套深圳园区首批获得“差别化合格评定”试点资格的企业,他们现在进口科研用医疗器械时,流程简单多了:只要通过海关的风险评估和现场检查,企业自己按规范验收后提交一份《质量验收自我声明》,货物就能快速放行。
“以前进口这类器械,查验流程长、等待时间久。现在通过这种新模式,整个通关时间缩到1小时以内,大大加快了我们科研产品的投产速度,在国际市场上抢订单更有底气了。”公司管理副总监吴意辉说。
这个便利措施,是深圳海关落实《海关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若干措施》的具体行动。简单说,就是针对从香港进入河套深圳园区、且只在园区内使用的工业品,海关不再“一刀切”查验,而是“一企一策”制定不同的合格评定方案。
比如对那些进口医疗器械品类比较单一的企业,海关先做风险评估,确认没问题后,就允许企业通过“自我声明合格”的方式快速通关。据统计,享受到这个政策的企业,被查验的概率降低了90%,通关时间缩短了近一半。
“差别化合格评定不是放松监管,而是更精准地管。”深圳海关商品检验处的刘佳铭解释道,“我们会先评估企业信誉、商品风险、使用场景,再决定是现场检验、看企业自我声明,还是查符合性证明。这样既守住了质量安全底线,又让企业通关更方便,是监管和便利的双赢。”
接下来,深圳海关会根据试点情况不断优化这个模式,让更多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这不仅能促进深港之间科研物资的顺畅流动,还能帮河套深圳园区更快成长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