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22
在全球和区域经济形势充满变数、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的当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自实施以来,已历经3年多的时间。这一协定从多个关键维度持续发力,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为区域经贸发展筑牢根基,赋予区域经济更强的韧性与可持续性。
从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视角来看,RCEP成效斐然。数据显示,2024年,RCEP区域内贸易总额飙升至5.7万亿美元,这一庞大的数字彰显出区域内贸易往来的高度活跃。同时,该区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占比均超过30%,凸显出其在全球投资版图中的关键地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30年,RCEP区域有望贡献全球约32.7%的经济增长,这一预测进一步印证了RCEP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潜力。
在产业链融合发展方面,RCEP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通过统一关税承诺、原产地规则、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其他贸易规则,将区域内各成员国原有的27个贸易安排和44个投资协定进行了最大限度的整合。这一整合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内原材料、产品、技术、人才、资本、信息和数据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区域内产业链分工不断细化,促使成员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而提升区域最终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例如,江苏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一家生产各类镀膜及特种玻璃的企业,凭借海关签发的RCEP原产地证书,出口产品在目的国享受关税优惠,有效降低了成本,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供应链互联互通在RCEP的推动下也取得了显著进展。RCEP要求一般货物在抵达后48小时内放行,对于鲜花、生鲜等易腐产品,成员国之间更是实现6小时内通关。这一规定大大减少了货物的停留时间,确保货物能够快速送达市场,有效降低了货物损耗率,提高了供应链的运转效率。像云南的花卉企业,借助RCEP的6小时内通关政策,出口鲜花的损耗率几乎降为零,出口速度大幅提升,最快两到三小时就能完成出口手续。
从区域投资重点领域来看,RCEP引入“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制度,显著扩大了开放范围,为区域内投资合作创造了更为宽松、透明的环境。以泰国为例,随着RCEP的实施,中国电动汽车企业积极布局泰国市场,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先进技术,促进了就业,还有助于泰国构建更完整的电动车产业链。
日前,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RCEP经贸合作对接交流活动在第二十五届投洽会举行。与会嘉宾围绕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前景下的合作潜力展开深入探讨,这一交流活动为RCEP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考与活力。
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周晓燕指出,在全球经济复苏迟缓、地缘政治冲突不断、供应链区域化重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的大背景下,RCEP已成为区域经贸合作发展的“压舱石”。为进一步推进RCEP务实合作,她呼吁成员国以数字经济为纽带,充分激活协同效能;以绿色经济为导向,重塑区域可持续竞争力;以供应链互联互通为支撑,夯实产业链融合的基石。周晓燕强调,加强RCEP的实施与深化合作,对于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维护区域经济稳定至关重要,是推动成员国实现互利共赢、重塑区域经贸合作新优势的战略支撑。
缅甸投资与对外经济关系部部长瓦瓦貌表示,RCEP不仅仅是一项贸易协定,更代表着成员国对以繁荣和区域广泛经济一体化为特征的共同未来的坚定承诺。他希望在RCEP框架下,优先推进互联互通与物流合作、技术转让与能力建设、可持续供应链发展这三大领域的工作,以此增强区域经济韧性和包容性。瓦瓦貌还呼吁各成员国全面落实RCEP条款,积极加强在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合作,缅甸也愿与各成员国携手共建更具韧性、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的区域共同体。
日中投资促进机构代表理事、秘书长冈丰树认为,RCEP通过优化原产地规则和降低贸易壁垒,有力地促进了日本与中国、东南亚各国之间的供应链整合与投资贸易合作。近年来,日中投资促进机构重点关注ESG经营、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区域协同,并积极推动日中企业在东南亚共建价值链与生态系统。在2025年,该机构将持续深化RCEP实施,搭建可持续合作平台,进一步在高端制造与绿色经济等领域拓展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中国地区总部总代表黄在元称,在RCEP框架下,韩中两国在绿色转型与数字经济领域的深度合作正不断拓展。韩国在氢能源、燃料电池及数字技术方面具备优势,而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与丰富的应用场景,双方通过技术协同与供应链整合,已成功落地多个项目。未来,双方将依托RCEP原产地累积等规则,进一步推动区域内绿色产业链的构建和数字贸易的便利化。
国务院参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杜莹芬研究员指出,自RCEP生效以来,区域内贸易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区域内依存度不断提升,产业链布局得以优化,区域生产网络初步成型,技术赋能开始显现,数字化协同也已起步。不过,地缘政治冲突、规则标准不统一、成员国发展差距较大以及供应链韧性不足等问题,依然制约着RCEP协定红利的充分释放。为此,杜莹芬研究员建议从构建韧性供应链、深化边境内措施协调、促进包容发展以及加强技术赋能与机制保障这四个方面深化合作。通过多边合作与制度创新,RCEP有望实现效率与安全并重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和产业链稳定的重要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