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18
在全球贸易形势风云变幻的2025年,服装出口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服装(含衣着附件)出口886.2亿美元,同比微降0.3%,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展现出一定韧性。但深入剖析各项数据,行业发展的压力与潜力也随之凸显。
出口态势:量增价跌,品类冷热不均
今年1-7月,我国服装出口延续“以价换量”态势。梭织服装出口371.9亿美元,同比微增0.1%,出口数量84亿件,增长6.7%,出口平均单价下降6.7%;针织服装出口401.4亿美元,微降0.4%,出口数量140.5亿件,增长7.8%,出口单价下降7.6%,衣着附件出口85亿美元,微降0.4%。这种现象背后,一方面反映出全球市场对服装基础需求的存在,我国服装凭借规模优势在数量上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单价下滑也暗示着行业在品牌附加值、产品差异化竞争上仍面临挑战。
从品类来看,各细分市场走势冷暖不一。大衣/防寒服、西服套装/上衣、裤类、毛衫、婴儿服装出口增势稳健,同比分别增长3.7%、2.2%、5.7%、8.7%、1.9%,这些品类或是因功能性需求稳定,或是契合当下消费潮流。而衬衫、袜类出口基本持平,裙装、内衣/睡衣、针织T恤衫、运动服、胸衣出口分别下降6.5%、5.2%、10%、2.8%、10.5%,可能受到时尚潮流更迭、新兴市场消费偏好变化等因素影响。
市场格局:传统市场有失有得,新兴市场潜力待挖
在主要出口市场方面,我国服装出口呈现差异化表现。对美国出口服装186.6亿美元,同比下降4.8%,占比21.1%。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服装消费市场之一,其市场份额的下降与美国贸易政策、消费市场变化等因素息息相关。自4月10日起,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实施合计达145%的高额关税,并计划于5月2日取消800美元以下商品“小额免税”优惠,同时征收120%的关税,这无疑对中美服装贸易造成冲击。但对非美地区出口699.6亿美元,增长1%,显示出我国服装在其他市场的拓展成效。
对欧盟出口172.1亿美元,增长8.8%,占比19.4%,欧盟市场展现出较强的增长潜力。随着欧洲消费者对可持续时尚、个性化服装需求的增加,我国部分服装企业通过提升产品环保标准、加强设计创新,成功打开欧盟市场。对日本出口64亿美元,微增0.9%,占比7.2%,日本市场相对稳定,对品质的高要求使得我国一些中高端服装产品仍有稳定销路。对韩国出口36.3亿美元,增长4.8%,对英国出口31.3亿美元,增长13.8%,对加拿大出口16.8亿美元,增长6.7%。
在新兴市场方面,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服装371.9亿美元,同比下降2.7%。其中对东盟出口75.2亿美元,下降16.2%,但对拉丁美洲出口59.1亿美元,增长13.7%,对非洲出口50.2亿美元,增长14.5%。新兴市场的潜力巨大,但由于基础设施、贸易政策、消费习惯等差异,我国服装企业在进入这些市场时,需要在供应链布局、产品本地化等方面进行更多投入与调整。
从国际市场份额来看,1-7月越南占美国服装进口份额为19.2%,稳居第一大供应国;中国在美国份额为16.1%,同比减少5.7个百分点;孟加拉国在美国份额为9.7%。1-6月中国占欧盟服装进口份额为26.3%,同比增加2.2个百分点;孟加拉国居第2位,占比22.8%。1-7月中国占日本服装进口份额为46.2%,减少1.8个百分点;越南居第2,占比19%。可见,在全球服装出口竞争中,我国在部分市场份额受到冲击,但在欧盟等市场仍保持竞争力。
国内区域:优势产区表现分化,新兴力量崭露头角
国内服装出口地区格局也在发生变化。1-7月,浙江出口服装219.8亿美元,同比增长5.9%,作为我国传统服装出口强省,浙江凭借完善的产业集群、灵活的市场机制以及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广东出口121亿美元,下降8.4%,广东服装产业长期依赖传统加工贸易模式,在全球贸易环境变化、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下,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江苏出口114.6亿美元,增长1.3%,山东出口108.5亿美元,增长8.2%。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中西部地区正崭露头角。新疆、福建出口分别下降7.4%、11.9%,但其他地区中,湖北、广西出口增势迅猛,分别增长21.6%、16.5%。这些地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逐步在服装出口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为我国服装出口产业布局优化注入新动力。以安徽芜湖市孙村镇为例,当地共有服装及相关配套企业230余家,被誉为“安徽服装第一镇”“全国出口制造服装名镇”。合肥海关所属芜湖海关通过监管前移、政策宣传、组建专家团队等方式,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今年前2个月,芜湖市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金额1.1亿元,同比增长13.1%。
国际竞争:对手强劲,我国企业机遇犹存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服装出口面临着诸多强劲对手。孟加拉国凭借低成本优势和日益提升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出口额激增。2025年7月,其出口额达到40亿美元,同比增长25%,正巩固其作为可靠采购枢纽的地位。越南以36亿美元的出口额同比增长9%,凭借优质多元的产品,尤其受到美国和日本买家青睐,彰显其作为优质多元采购首选地的声誉。印度尽管国内零售需求强劲,但出口额为13亿美元,同比未变,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力受到一定影响。
面对这些竞争对手,我国服装企业并非毫无机遇。我国拥有完整的服装产业链,从纺织原料生产到服装加工制造,各个环节协同发展,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随着国内产业升级,在智能制造、绿色环保技术应用、服装设计创新等方面取得进展,部分企业已具备生产高端、定制化服装的能力,这是一些竞争对手短期内难以企及的。
未来展望:多重挑战下探寻发展新路径
展望未来,服装出口行业面临多重挑战。全球经济虽有短期回暖迹象,但长期增长态势脆弱,贸易政策扰动、地缘政治紧张及财政风险持续构成下行压力。中美关税虽再次暂停加征24%对等关税90天,至11月10日,但美国内法律层面关税政策存在高度不确定性,若最高法院上诉失败,将启动“B计划”维持现有对中国关税措施。自8月7日起,美国对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不同税率的对等关税,涉及多个主要纺织服装出口国,且严打转口贸易,这对我国服装出口企业的供应链布局、成本控制带来挑战。
然而,挑战之中亦有机遇。随着全球消费者对可持续时尚、个性化服装需求的增长,我国服装企业若能加大在环保技术研发、设计创新方面的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有望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在市场多元化方面,继续深耕欧盟、日本等传统优质市场,加大对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通过本地化运营、建立供应链中心等方式,降低贸易风险,挖掘市场潜力。同时,借助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管理、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将为我国服装出口行业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开辟新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