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28
9月25日至26日,中国—东盟海关深化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互联互通第二次会议暨促进中国(重庆)—东盟通关便利化圆桌会议在重庆举行。中国海关总署,文莱、柬埔寨等9国海关代表,重庆、湛江等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海关负责人,以及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等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话通关便利化合作,助力区域经贸高质量发展。
此次会议的召开,正值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持续深化的关键时期。作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则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5年前8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4.93万亿元,同比增长9.7%,较同期全国整体外贸增速高出6.2个百分点,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6.7%,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在国际经贸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深化海关机制化合作对保障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会上,中国海关及沿线地方海关分享了通关便利化实践成果,为国际合作提供了鲜活样本。重庆海关发挥全球“智慧海关”在线合作平台中方秘书处作用,推动145个国家(地区)海关注册加入平台,为跨境监管协作搭建起数字桥梁;湛江海关首创的“并行港”物流模式打破港口边界限制,通过构建“湛江—洋浦/蛇口/南沙—全球”高效路径,实现内贸与外贸等六类货物“随到随装、随需随卸”,一年间已承运货物超76万吨,综合物流成本降低约25%,退税到账时间从20天以上压缩至3天;南宁海关推动中越友谊关—友谊智慧口岸建设,昆明海关出台15项便利化措施助力中老铁路前8个月进出口货值增长46.7%,西安海关通过“区港一体化”使单个集装箱成本节约1400余元,乌鲁木齐海关深化中亚合作推动新疆外贸“三年三级跳”,各地创新实践为区域物流效率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围绕中国—东盟海关合作提质升级,与会各方聚焦跨境运输便利化、数字通道建设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并达成多项共识。会议明确了六大重点合作方向:一是加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海关国际合作,系统优化通关全流程;二是保障中老泰国际铁路联运班列高效稳定开行,夯实陆路运输骨干网络;三是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早期收获”,助力中老泰跨境公路运输实现“一车到底”;四是持续提升中老、中越跨境公路运输通关便利度;五是探索优化跨境铁路通关手续,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六是扩大日常海关联络协调员机制覆盖范围,建立通关信息及时通报机制。这些举措将从基础设施联通、监管流程优化、协作机制完善等多维度发力,推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更加安全高效。
中国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愿与东盟及周边国家海关深化智慧海关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联通、原产地电子证书联网等领域合作。随着此次会议达成的合作共识逐步落地,中国与东盟及周边国家的通关壁垒将进一步破除,区域经贸合作将不断走深走实,为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