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04
自2025年3月起,印度政府对371种中国商品全面实施进口限制,涉及纺织和刺绣机械、玩具、消费电子产品、电信产品等多个领域。这一举措源于2024年8月28日印度重工业部发布的通知,该通知宣布在各类商品中推行强制性标准(BIS)标志,这意味着各国出口到印度的产品必须严格按照印度标准进行生产和测试,否则无法进入印度市场。
近年来,印度积极推行“印度制造”战略,旨在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本国制造业和中小企业。在对待中国商品时,这种“保护主义”策略表现得尤为突出。
中印纺织机械贸易现状
近年来,印度对从中国进口上游产品的依赖程度急剧上升,特别是用于进一步出口的产品。尽管进口依赖性不断增强,但自2017年起,印度对华出口平均每年下降2%。在2024财年,印度向中国出口了价值166.5亿美元的商品,同时从中国进口了价值1017.4亿美元的商品。这种贸易不平衡体现了印度对中国供应链的结构性依赖,尤其在高科技和工业领域,限制了其发展自给自足工业基础的能力。
从纺织机械方面来看,2024年,据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统计,中国对印度纺织机械出口额达12.07亿美元,占全球出口总额的25.76%。其中,针织机械、织造机械、辅助装置及零配件、印染后整理机械在纺织机械出口类型中占比居多。此外,印度纺织机械零部件有60%来自中国,针织机械与非织造布机械从中国进口的比例更是高达70%。中国纺织机械凭借性价比优势以及成熟的技术,在印度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印度纺织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
印度国内的不同声音
印度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日益失衡,从中国的进口持续增加,出口却呈下降趋势。这引发了印度国内对自身经济稳定性和工业自立能力的担忧。巨大的贸易差距促使印度政府重新评估贸易战略和产业政策,以实现更平衡的贸易关系,这也是印度出台一系列针对中国商品限制政策的重要背景。
然而,印度纺织业对纺织机械BIS标准却深感忧虑。该行业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引进数十万台高速机器,如喷水、喷气、剑杆织机、提花机等,这些机器大多依赖进口。政府推行的BIS规定可能会对印度纺织业的扩张计划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在该行业致力于实现2030年出口1000亿美元、营业额达到2500亿美元目标的关键时期。新的标准意味着进口纺织机械的审批流程将更为复杂,进口周期可能延长,这对于急需设备更新和扩张产能的印度纺织企业而言,无疑是沉重打击。
此外,一些印度纺织专业人士还指出,此前纱线已被政府纳入质量管理范围,如今纺织机械也被纳入BIS标准范围。鉴于印度90%的高速织机依赖进口,这无疑给印度纺织行业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一旦中国纺织机械因BIS标准限制而无法顺利进入印度,印度纺织企业将面临设备短缺、产能受限的困境,甚至可能导致部分生产线停工,进而影响整个纺织产业链的正常运转。
对全球纺织供应链的潜在冲击
印度是全球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其纺织业在全球纺织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中国作为印度纺织机械的主要供应国,印度对中国纺织机械的限制措施,将如同推倒多米诺骨牌一般,对全球纺织供应链产生连锁反应。
一方面,印度纺织企业因设备供应受阻,产能难以提升甚至下降,可能导致其在国际纺织品市场上的份额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全球纺织品的供应格局。另一方面,中国纺织机械企业失去印度这一重要市场,将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可能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甚至进行产业转移或转型。这一过程中,全球纺织机械的供应格局也将发生变化。此外,其他依赖印度纺织品或与印度在纺织领域有密切合作的国家和地区,也会因印度纺织业的波动而受到波及,整个全球纺织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都将面临严峻考验。
随着印度对中国纺织机械限制措施的逐步推进,后续发展态势值得全球纺织行业密切关注,各方都需积极探索应对之策,以降低对全球纺织供应链的冲击,维护行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