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光伏组件借“联动接卸”出海,长三角物流改革再升级

2025-05-09

  近日,一批来自江苏启东吕四港的光伏组件,顺利运抵上海洋山港,并搭乘国际货轮“地中海阿雅”号扬帆驶向海外市场。这一运输任务的完成,标志着洋山港—吕四港“联动接卸”模式成功承运首批货物,意味着该监管模式在江苏南通正式落地生根,同时,这也是长三角区域首票海港“联动接卸”业务,为区域物流发展与外贸出口注入新活力。

  “联动接卸”模式将吕四港视作洋山港的延伸,出口货物在吕四港完成报关后,通过驳船运往洋山港,后续查验、放行等作业均在洋山港完成,货物随即装载远洋货轮出口。南通利达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包小俊对新模式带来的利好感受颇深,他提到:“在该模式下,每集装箱货物能节省约400元物流成本,物流时间也大幅缩短,是真正让企业受益的创新举措。”以往货物需经陆路长途跋涉运往洋山港,如今依托吕四港码头,实现了运输模式从“陆运”到“水运”的转型,企业通关时效显著提升。

  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及长江经济带发展,上海海关携手长三角、长江流域各海关,稳步推进“联动接卸”模式的应用。此前,该模式已在江苏太仓,安徽芜湖,浙江独山、江西九江等4省13个港口成功落地,极大提升了长三角物流运输效率,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有效满足了快速物流需求。

  洋山海关物流监控四科副科长吴坤飞表示,“联动接卸”是洋山海关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工作,通过实施“联动接卸、视同一港”的整体监管,持续丰富“水水直连,多港互动,内河承接,洋山装卸”的模式内涵,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撑。洋山海关提前组建工作专班,积极协调解决多式联运集装箱查验与通关难题,实行7×24小时不间断值守,全力确保海港“联动接卸”模式第一时间在吕四港落地,让广大企业尽快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

  上海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长三角区域通过“联动接卸”模式共完成进出口集装箱12.13万标箱。随着“联动接卸”模式在更多港口的推广与应用,其将进一步发挥长三角地区水网密布、港口众多的天然优势,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升区域物流运输效能,助力长三角地区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中赢得更大竞争优势,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