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关税“靴子落地”,最高40%影响几何?

2025-07-04

  2025年4月,美国突如其来的对等关税政策,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搅乱了全球贸易的一池春水。尽管后续进入90天暂缓期,期间仍需收取10%的对等关税,但在这“靴子不落地”的阴霾下,各地轮胎企业惶惶不安。尤其是中国轮胎企业布局在海外的工厂,最终关税税率走向,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直接悬于企业盈利天平之上,左右着其命运。

  在这场关税博弈的棋局中,越南率先落子——当地时间7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越南输美商品关税从原本高达46%的峰值,降至20%。不过,需注意的是,这20%的税率仅适用于在越南当地实打实布局了轮胎工厂的企业;而对于那些企图将越南当作转口贸易“中转站”,借道越南向美国输送他国商品的企业,美国毫不手软,祭出40%的转口税率,美其名曰“惩罚性税率”,以彰显其打击贸易“投机”的决心。

  虽说越南最终仍未能逃脱关税枷锁,但好歹一个确切的数字尘埃落定,让当地轮胎工厂高悬许久的心,稍稍有了安放之处。要知道,越南在美国的贸易版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美国第10大贸易伙伴,每年对美出口额超1300亿美元。在轮胎领域,越南更是坐稳了美国第二大轮胎进口国的交椅。回溯2024年,越南飘洋过海运往美国的乘用车胎多达772万条,轻卡轮胎271万条,卡客车轮胎近150万条,分别在美国三大细分轮胎市场的进口量中,占据9.4%、14.4%和14.7%的份额。并且,越南向来以较低的轮胎进口单价,在美国市场闯出一片天。尽管考虑到后续其他国家关税也会相应调整,届时税后价格走向难以预判,但基于越南原本的价格优势打底,即便叠加20%的关税以及25%的汽车零部件关税,其卡客车轮胎和乘用车轮胎,在美国市场依旧大概率保有价格竞争力,不过轻卡轮胎的价格优势,或许会有所削弱。

  对于在越南建厂的11家轮胎企业而言,此刻至少能松一口气,安心谋划下半年,甚至未来3年从越南出口轮胎至美国的生意了。毕竟“靴子落地”,企业才能心无旁骛,有条不紊地执行下一步市场策略。据2024年底海外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彼时越南的轮胎产能已然突破1亿条大关。其中,中国的赛轮、建大、浦林成山、金宇、昊华轮胎纷纷在越南“安营扎寨”,合计总产能超过6500万条。普利司通、优科豪马和锦湖轮胎等外资轮胎巨头,也在越南建有生产基地,其年产能约达1000万条乘用车和轻卡轮胎。近些年在非公路轮胎领域发力扩张的优科豪马,在越南还坐拥2160吨的工业轮胎和摩托车轮胎产能。此外,米其林旗下的卡摩速同样在越南设有工厂。只不过在2024年底,印度轮胎制造商CEAT斥资约16亿元人民币,以现金方式成功收购卡摩速轮胎,这场交易中,CEAT不仅收入囊中卡摩速的轮胎品牌,还一举将位于斯里兰卡的两家卡摩速工厂纳入麾下。

  越南关税尘埃落定,虽为当地轮胎产业带来一丝喘息之机,可全球轮胎贸易格局,依旧在关税风云中飘摇不定。其他国家与美国的关税谈判走向如何?后续又会对全球轮胎供应链、价格体系产生何种连锁反应?诸多未知数,仍像团团迷雾,笼罩在行业上空,亟待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