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13
9月26日,经湛江海关所属东海岛海关属地查检合格,巴斯夫一体化基地(广东)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丙烯酸丁酯顺利装船出口。这一出口业务的特殊意义在于,它标志着湛江AEO企业首次通过“批次检验”模式完成危险化学品出口,为当地化工产业高效出海开辟了新路径。
作为海关总署推出的监管模式创新举措,“批次检验”模式精准破解了危险化学品出口的监管难题。根据规定,对于同一生产商、同一工艺、同一组分成分且具有相同危险特性的危险化学品,在首次检验合格后的同一周期内,海关对后续申报仅实施单证验证或单证分证审核,无需再进行现场检验。这种“一次检验、多批放行”的模式,既坚守了安全监管底线,又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
“‘批次检验’模式下出口货物实现了即报、即验、即放,大幅度减少现场查检频次,有效解决企业货物积压等一系列问题。”湛江海关稽查处处长周俊介绍,该模式试点优先面向AEO企业推行,同时覆盖通过直属海关风险评估的非失信企业,通过信用分级监管实现资源精准配置。这一安排与AEO企业在合规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形成良性呼应,体现了“诚信便利、失信惩戒”的监管导向。
此次业务落地离不开海关部门的精准服务支撑。为保障货物顺利出口,东海岛海关为巴斯夫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开展实地风险评估与综合评定,确保企业符合试点条件;主动解读政策细节,协助梳理申报流程;指导企业规范编制危险公示标签、安全数据单等关键单据,严格落实“产地检验、口岸查验”要求。一系列靶向服务为企业快速适应新模式扫清了障碍。
“在海关的支持下,我公司首次参与海关出口‘批次检验’改革试点,得以大幅度减少危险化学品的出口通关时间。”巴斯夫物流与供应链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体验与全国其他试点地区的企业反馈高度一致,类似模式在多地已实现通关时间从数天缩短至小时级,同时显著降低仓储和物流成本。
对于巴斯夫而言,此次试点参与更具战略价值。作为湛江世界级绿色临港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其丙烯酸丁酯装置设计年产能约40万吨,是胶粘剂、工业涂料等行业的关键原材料来源。“批次检验”模式带来的通关效率提升,将进一步释放其产能优势,助力其依托湛江港的物流枢纽优势辐射全球市场。
湛江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扩大“批次检验”模式覆盖面,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改革红利。随着这一创新监管模式的推广,湛江化工产业的供应链韧性将持续增强,为广东“一核一带一区”战略下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