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10
一、1-7月北海对东盟进出口增长,皮革企业订单攀升
据北海海关信息,今年1月至7月,北海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总额达63.9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对东盟国家进出口57.3亿元,同比增长9.7%,贸易往来呈持续向好态势。
近期,北海海关关员在石步岭码头海关监管区,完成了200余吨巴西进口黄牛二层蓝湿革的现场查验,该批原料经检验合格后将投入生产,制成反毛皮产品销往东盟市场。作为合浦县早期台资企业之一,成立于1991年的北海东红制革有限公司专注于旅游鞋、运动鞋鞋面革生产,年进出口额已超12.5亿元。公司副总经理邱亭润表示,今年以来,东盟制革行业市场规模扩大,叠加政策与区位优势,企业接到的进出口订单迎来小高峰;在海关“优先报关报检”“优先查验”等措施支持下,业务衔接更顺畅,通关效率提升使交期缩短5天以上,每年因超期交付产生的空运成本可减少100万元。
北海海关副关长陈强指出,北海凭借“南濒北部湾、东邻粤港澳大湾区、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独特区位,是大西南出海重要口岸与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今年以来,北海海关结合当地产业实际,践行“如我通关”理念,依托“关长送政策上门”“企业协调员”等机制,推出多项便利化措施,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有力保障。
二、仙女湖两业园区加大制鞋企业VOCs治理力度
今年以来,新余市仙女湖两业园区聚焦制鞋企业大气污染防治,以“提升一批、整治一批、淘汰一批”为原则,强化组织领导与治理投入,狠抓鞋业污染综合治理,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据统计,园区内纳入VOCs(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治理范围的企业共139家,经研判,除28家通过取缔关停、搬迁或产业布局调整完成治理外,其余111家企业均已安装到位环保设备。
在推进治理过程中,园区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整合企业管理公司、环保管家、环保安装公司等多方力量,形成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针对治理中的难点问题——如部分效益不佳鞋企不愿承担环保设备费用、企业主环保意识薄弱,以及少数企业擅自停用环保设施以节省电费等,园区第一时间联合环保部门研究对策,精准施策推动问题解决。
为巩固治理成效,园区进一步建章立制:制定《仙女湖两业园区污染治理设施活性炭装置验收细则》,对已安装的环保设施开展初步验收,合格后督促投用,需整改的则限期完善;下发《制鞋企业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办法》,引导企业落实含VOCs物料全链条密闭管理;成立工作专班开展常态化巡查,每周公布企业环保表现红黑榜,并对排名靠后的企业严肃处理——目前已对9家鞋企进行问询,其中约谈处理4家、下达整改通知5家。
此外,园区还通过建立环保微信宣传群,每日推送打击处理案例、治理工作进展及典型经验,以正反案例强化宣传,推动形成“园区上下大抓环保、齐抓环保”的共识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