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05
近段时间,我国棉纺服装出口市场正遭遇关税壁垒升级与转口贸易管控收紧的双重挑战,出口压力持续攀升,产业链不同环节呈现分化态势。
墨西哥近期出台的贸易政策成为影响市场的重要变量,其对中国等非自由贸易协定国家的进口商品征收临时关税,覆盖纺织、服装等约1400多种产品,有效期至2026年底且可延长。其中,成品纺织税率从10%-35%大幅上调至35%-50%,服装品类税率更是高达50%,中间纺织品税率也从0%-15%统一提升至15%,直接针对纺织原料实施保护政策。这一政策不仅会抑制我国棉纱、棉布等中间品对墨出口需求,还将冲击皮棉等原料的海外市场,可能导致国内现货供应过剩与价格承压下跌。
在此之前,巴基斯坦、印尼等国已先后推出类似贸易限制措施。江浙、广东等地外贸企业反馈,东南亚、墨西哥、加拿大及欧盟等主要市场贸易壁垒持续提高,使得棉纱、服装等棉制品出口的价格竞争力不断削弱,接单难度显著增加。美国市场的关税压力同样不容忽视,高关税及供应链打压已对我国棉纺产业产生显著影响,1-6月我国服装对美出口同比下滑5.1%,订单转移效应十分明显。
转口贸易管控的强化进一步加剧了出口困境。越南、新加坡、韩国等国近期纷纷严控转口贸易,这让此前部分企业通过第三方市场"绕道"出口的策略难以延续。此前,在欧美关税压力下,我国棉制品企业曾普遍采用合法转口贸易模式,将东南亚、墨西哥等作为"跳板",通过扩大棉纱、棉布等半成品出口规避直接贸易风险,这一度成为支撑棉制品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如今转口通道收紧,叠加关税壁垒,使得这一避险路径的可行性大幅降低。尤其对依赖转口模式进入欧美市场的中小外贸企业而言,短期内难以快速调整供应链布局,面临订单流失与利润压缩的双重压力。
从出口数据来看,2025年1-8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呈现"上游稳增、下游承压"的分化特征:纺织品(含纱线、织物等)出口增长1.6%,而服装出口下降1.7%,8月单月服装出口更是同比暴跌10.08%,创年内最大跌幅。这种分化背后,既反映出我国高支棉纱、高档面料等中间品因海外产业配套不足仍保持较强依赖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对我国纱布依赖度达60%-70%),也凸显出服装等成品在贸易壁垒下的脆弱性。
面对压力,企业正加速探索破局路径。一方面,头部企业纷纷推进海外布局,在低税率地区建设生产基地,打造全球供应链,并向发达国家核心城市设立贸易与设计中心;另一方面,全行业着力推进市场多元化,在巩固主流市场的同时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客户与产品结构。行业普遍认为,需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突围",通过深耕高技术壁垒的功能性面料领域、构建数字化快反供应链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短期来看,随着海外圣诞备货季启动,服装出口或迎来小幅回升,但全年仍可能维持"纺织品正增长、服装负增长"的格局。长期而言,贸易壁垒常态化倒逼产业加速转型升级,而中美关税走向、新兴市场开拓成效将成为影响未来出口走势的关键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