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码头发力护航中国汽车“乘船”出海

2025-09-12

  中国国产汽车出口常采用“江海联运”模式:先搭乘长江驳船顺流而下,抵达上海码头后,再换乘外贸滚装船发往全球各地。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单一整车滚装码头,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一派繁忙景象:一艘从长江上游驶来的滚装汽车运输船(PCTC)停靠在泊位,车辆有序驶出,等候搭乘远洋滚装船出海;不远处,另一艘载有进口汽车的滚装船正等待卸货。

  海通码头实行24小时全天候作业,既助力汽车出口,也保障进口汽车到港接收。码头场区的堆场可容纳4万辆汽车,各色车辆首尾相连,等待安排“出海”;场区外,装满汽车的平板车源源不断驶入……依托这一高效枢纽,外高桥港区已成为上海口岸进出口汽车数量最多的口岸。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429.2万辆,同比增长13.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53.2万辆,同比增幅高达87.3%,出口势头强劲。

  “海通码头拥有15条国际汽车滚装航线,可通达131个国家和地区的289个港口,每月船舶艘次约100条,能为车企提供长江沿线、沿海地区及全球范围的整车进出口水运服务。”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有限公司码头运营部调度科经理魏加健介绍,2024年,海通公司“两港三地”全年汽车吞吐量达363万辆,年吞吐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

  今年前8个月,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出口汽车96.27万辆,同比增长19.35%。其中,通过“水水联运”方式出口的车辆有33.9万辆,占出口总量的35.2%,多式联运优势显著。

  “长江沿岸聚集了众多汽车总装厂,借助海关监管政策与海通码头的高效协同,出口汽车可在企业属地完成报关,经内贸船运抵外高桥港区后,即可办理查验放行手续,随后搭乘远洋滚装轮离境。”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查验九科科长陈佳表示,“水水联运”模式将长江沿线港口与上海外高桥港紧密联通,助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枢纽地位。

  为支撑海通码头汽车出口的快速增长,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积极发挥“关企联络员”作用:通过在线业务协调机制提前掌握出口滚装船靠泊计划,协同海通码头实现车辆进港、堆放、查验、移车至放行全通关物流环节的无缝衔接;同时建立汽车通关预约及应急处置机制,持续优化通关监管流程与环节,提升整体效率。

  在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箱制”政策的落地,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经铁路与海运运输时,因监管要求不同需在铁路场站换箱的难题;同时,区内设立汽车出口前置仓,可在仓内高效完成汽车绑扎作业,推动运输流程从“船等车”转变为“车等船”,大幅缩短衔接时间。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综保处处长林益松介绍,今年8月,临港新片区上线“数字综保区”平台,有效解决汽车整批通关核销等问题,帮助企业更快速地响应市场订单需求。在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下,今年1月至7月,上海南港完成外贸汽车进口38573辆,同比增长18%;外贸汽车出口315640辆,同比增长30%,进出口双向增长态势明显。

  中国汽车出口的“热潮”还带动了“造船热”。在外港海通码头附近,中国船舶外高桥造船近一个多月来接连交付2艘9000车位滚装汽车运输船,同型船建造周期不断刷新纪录。

  “我们从早期以散货船、油轮为主的产品结构,逐步发展到如今覆盖大型邮轮、中大型油船、中大型集装箱船、汽车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型的完整产品谱系,累计已交付602艘船舶,交船订单已排至2029年。”中船集团外高桥造船市场营销部部长助理魏艳表示,目前公司已承接16艘PCTC订单,船东不仅包括中国航运企业,还有韩国、意大利的航运公司,国际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