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协定升级激活新动能,浙江企业加速掘金东盟市场

2025-10-29

  10月28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在第47届东盟峰会期间正式签署,涵盖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5个新兴领域及4个传统领域的升级内容,为浙江企业深耕东盟市场注入强劲动力,跨境电商、高端制造等领域迎来发展新机遇。作为浙江第二大贸易市场及主要出口市场中增速最快的区域,东盟与浙江的经贸联系在政策红利加持下持续深化。

  出口结构升级智造产品成主力

  杭州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浙江对东盟出口机电产品达1885.2亿元,同比增长21.7%,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增长核心引擎。其中,“新三样”出口92.7亿元,同比激增49.5%;汽车零配件、船舶出口分别达83.2亿元、43.4亿元,同比增幅均超28%。

  传统产业升级带来的“智造”产品在东盟市场表现亮眼。“袜业之都”诸暨转型推出的电脑绣花机深受青睐,当地某缝制设备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楼娟介绍:“原先主力市场在印度,东盟是‘后起之秀’,今年前三季度出口已达800多万元。”2025年前三季度,诸暨辖区对东盟电脑绣花机出口超9000万元,行业领军企业出口额同比暴涨约185%。在义乌,文化用品企业以“文创+文具”新模式开拓市场,某企业三年间东盟销售额增长10倍;拖鞋企业借东南亚直播电商东风,前三季度增速达140%至150%,均印证浙江产品与东盟市场的高适配度。

  双向贸易活跃自贸红利精准落地

  自贸协定惠企政策持续释放红利,2025年前三季度,杭州海关签发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48.8万份,货值142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6%和7.5%,预计为企业带来约128亿元进出口享惠额度。贸易往来呈现明显的区域聚焦特征:出口享惠主要集中于印尼、越南、泰国,签证货值分别达441.9亿元、320.6亿元、273.3亿元,钢铁制品、机械器具、电机电气设备是主要享惠品类;进口享惠则以泰国、越南、印尼为核心,农产品、有机化学品、天然橡胶等商品占据主导。

  进口市场的消费升级趋势同样显著。东盟食用水生动物成为浙江市场新宠,2025年前三季度杭州空港进口量达142吨,较2024年同期增长3.32倍。一批越南波纹龙虾从萧山机场入境后,仅用1个多小时便完成通关,当晚即送达杭州及周边商超,高效通关为新鲜食材保驾护航。

  通关服务升级企业出海更添底气

  为助力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杭州海关推出多项便利化举措。通过拓展原产地证书“e打印”至银行、社区,叠加线上申报、智能审核等服务,实现证书24小时自助打印,让中小微企业办证更便捷。同时,“中国海关优惠原产地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咨询与税率查询,帮助企业精准把握享惠要点。

  政策与服务的双重保障,推动浙企加速布局东盟核心市场。越南凭借制造业成本优势吸引超3000家浙企入驻,马来西亚依托枢纽区位成为产能合作节点,印尼则以2.7亿人口规模与镍资源优势成为新能源赛道热土,青山控股、极兔速递等浙企已率先实现本土化突破。随着自贸区3.0版协议落地,浙江与东盟在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等新兴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为区域经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