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中药材贸易互融升级正当时

2025-09-05

  在全球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中医药凭借独特优势愈发受到国际关注。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在中药材领域,双方资源互补、市场互通、产业相融,经贸合作潜力巨大。8月25日至27日,2025年中国(南宁)—东盟进出口中药材供应商大会暨甘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南宁盛大举办,来自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中药材进出口政策、市场准入、标准规制、供需对接等核心议题深入交流,共绘合作蓝图。

  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通过线上方式为大会致辞,着重强调了中药材的关键地位。他指出,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物质根基,其质量安全与稳定供应,不仅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命脉,更是中医药国际贸易的核心载体。中国与东盟在中药材贸易上具备广阔前景。其中,南宁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阵地,依托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正逐步成长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中药材进出口的重要枢纽。展望未来,张伯礼院士期望中国与东盟各方携手并肩,共同筑牢质量安全屏障,深化科技创新合作,重塑区域品牌价值,拓展产业融合空间,全力推动中国—东盟中药材产业的国际合作与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东盟早已是中国极为重要的中药材进出口市场。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周惠介绍,近5年来,中国从东盟进口的中药材规模稳步上扬,占中国中药材进口总额的近五成。而在中国全球前十大中药材出口市场里,东盟国家占据了5席之位。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不仅地理位置优越,且中药材资源丰饶,在中国与东盟的传统医药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南宁,作为广西唯一具备药品和药材“双功能”的进口口岸城市,随着其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充分释放,必将有力推动中国—东盟中药材进出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医保商会也将充分发挥自身沟通政府与企业、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携手南宁,共同促进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国际合作。

  本次会议由南宁市人民政府与医保商会联合主办,广西南宁五象新区(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管委会、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具体承办。会议期间,还同期举办了2025年甘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和珍稀濒危中药材保护和利用大会,分别聚焦中药材贸易、特色产业发展和濒危药材保护等热点议题,为行业交流与合作搭建起优质平台。

  甘草,作为中国传统中药材与重要生态资源,同时也是在国际上广泛认可的药用植物,在此次大会中备受关注。2025年甘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围绕甘草资源保护、科技创新与全球市场拓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重点剖析了甘草的药用价值与创新应用,以及甘草的进出口动态、市场发展机遇与挑战等内容。

  中国在甘草产业发展方面根基深厚,市场空间广阔,是全球最大的甘草及其制品生产国与出口国。中国对甘草出口实行配额管理,今年恰逢甘草及甘草制品出口配额招标工作开展30周年。多年来,国家持续完善中药产业国际化政策体系,借助科学化、规范化的甘草配额招标管理等机制,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商务部外贸司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商务部将持续发力,推动医药产品贸易结构优化升级,扩大高附加值医药产品出口,同时推动更多中药材、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产品进口,以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珍稀濒危中药材的保护与利用,始终是中药行业的核心议题之一。在珍稀濒危中药材保护和利用大会上,与会代表围绕濒危中药材资源保护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路径展开热烈讨论。会议重点解读了中国濒危中药材贸易监管规定,介绍了中国珍稀濒危物种的国际履约情况,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特色珍稀濒危药用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的现状等内容。

  医保商会副秘书长罗扬指出,珍稀濒危中药材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核心资源,当下正面临物种加速濒危、资源日趋枯竭等严峻挑战,推动其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迫在眉睫。东盟地区作为沉香、燕窝、血竭等诸多珍稀濒危药材的重要原产地,中国与东盟必须携手共进,全力推进珍稀濒危中药材的资源保护、贸易规范和绿色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大会上,医保商会珍稀濒危中药材专业委员会正式揭牌成立。该委员会未来将通过政策研究、标准制定、行业自律、国际交流等多种方式,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与国际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与东盟在中药材领域的合作注入了新动力,也预示着双方在中药材贸易互融升级的道路上,正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携手共创中医药产业国际合作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