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废纸出口迎"断崖式"收缩:这场产业链变革影响远超预期

2025-06-16

  近年来,全球废纸回收利用市场正经历深刻结构性调整。尤其在美国,伴随国内造纸产业升级与产能扩张,废纸流向与价值体系正发生历史性转变。国际森林产品公司再生纤维副总裁杰夫·赖尔斯在再生材料协会(ReMA)第25届年会上披露,过去数年美国本土废纸需求量创下历史峰值,这主要源于头部箱板纸厂新项目投产及现有产能向再生纤维方向的转型。

  本土需求井喷:废纸消费量刷新纪录

  赖尔斯指出,美国箱板纸市场正经历显著产能结构调整。数据显示,2014至2025年间,美国原生箱板纸产能预计从2460万吨缩减至2330万吨,降幅约100万吨;而再生箱板纸产能同期从1130万吨猛增至1470万吨,增幅达340万吨。尽管原生纸产能下滑,但美国箱板纸总产量仍从2015年的3590万吨增至2024年的3800万吨,这得益于再生纸产能的爆发式增长。

  他特别强调,2022年以来,美国已有6家原生箱板纸厂关停,同期5家再生箱板纸厂建成投产。这种产能更迭直接推动国内回收纸需求飙升至历史高位——新增产能持续消化本土废纸资源,形成"内循环"为主的供需格局。

  出口量锐减:中国政策引发连锁反应

  与内需激增相对的是美国废纸出口量的"断崖式"下滑。赖尔斯数据显示,自2018年出口峰值年以来,美国废纸出口量呈持续走低趋势。"2012至2024年间,出口量累计减少400万吨。"他分析,部分曾依赖混合纸出口的企业集团,近年通过本土新建纸厂实现原料自给,大量原本用于出口的混合纸种被国内消化。

  印刷书写纸出口量在此期间也"大幅缩水",赖尔斯将其归因于数字媒体崛起导致的传统纸质媒介需求萎缩。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瓦楞纸出口量从1250万吨降至约900万吨,降幅达28%(346万吨)。

  作为美国废纸昔日最大进口国,中国2018年实施的废纸进口禁令成为主因。尽管东南亚等亚洲市场承接了部分份额,但替代效应远不足以弥补中国市场缺口。从区域看,美国西海岸废纸出口量从2012年的近1200万吨锐减至2024年的580万吨,东海岸同期从800万吨降至500万吨,仅对加拿大、墨西哥出口量略有回升。

  全球废纸流向重构:欧洲市场同步转型

  欧洲市场正上演类似变革。赖尔斯提到,欧洲大陆"正经历与美国相似的产能调整",大量新增造纸机投产促使本土废纸留用率提升,出口量相应下降。ReMA数据显示,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全年数据待公布)美国再生纸出口量持续走低,前十大进口国中部分国家采购量降幅达50%。2024年美国再生纸主要进口地包括印度、泰国、墨西哥、马来西亚、越南等。

  全球废纸循环经济加速重塑

  赖尔斯的分析揭示了行业底层逻辑的转变:以中国废纸进口政策调整为起点,叠加全球主要经济体对循环经济与本土化生产的重视,废纸流向正从"出口主导"转向"国内优先"。美国再生箱板纸产能扩张不仅降低了对进口原料的依赖,更推动本土循环经济体系完善;欧洲市场的同频转型,则标志着全球废纸贸易格局的根本性重构。

  对传统废纸进口国而言,这场变革倒逼其加速构建本土回收体系或开拓新供应渠道。未来,废纸资源的区域化、本土化利用将成主流,全球废纸循环经济体系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结构性重塑,这既为各国再生资源产业带来挑战,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