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3
在国内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而自身技术实力又不断进阶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正快马加鞭地抢占海外市场份额,出口销量一路高歌猛进,演绎着从“本土突围”迈向“全球竞逐”的精彩篇章。
据海关数据整理,2024年中国工程机械出口额达528.8亿美元,同比增长8.8%,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大关,彰显出中国制造强劲的竞争力。与此同时,进口额仅为26.5亿美元,不足出口额的5%,这一悬殊的比例,不仅凸显了中国工程机械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地位,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曾经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的外资巨头,如今纷纷陷入困境,销量持续下滑,部分品牌甚至举步维艰,不得不选择黯然离场。
从细分领域产品的出口数据中,我们更能深切体会到海外市场对于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战略意义。2024年,国内平地机制造企业共计销售7716台,其中6607台远销海外,占比高达85.6%。这意味着,倘若企业仅仅局限于本土市场,超八成的平地机制造企业将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履带起重机、压路机、升降工作平台等细分领域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履带起重机全年出口1803台,占总销量的68.7%;压路机出口8587台,占比61.2%;升降工作平台出口93361台,占比51.9%;挖掘机出口100588台,占比50%;装载机出口53883台,占比49.8%。海外市场,已然成为这些领域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即便出口占比相对较低(37.4%)的叉车,其48万台的庞大出口量,也充分说明了海外市场在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上的关键作用。
在这场工程机械行业积极出海的浪潮中,领军企业们勇立潮头,凭借超前的战略眼光和稳健有力的步伐,在全球市场上加速开疆拓土。从企业海外营收占比趋势中,便能清晰地看出这一发展态势。据Mysteel统计,近五年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四大龙头企业——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柳工,加速踏上出海征程。总体而言,工程机械企业海外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从2020年的不到20%,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45%以上。
其中,三一重工在海外营收占比方面表现最为突出,提升速度也最快。2024年,公司国际业务收入达485亿元,同比增长12.15%,占主营业务收入的64%,毛利率更是高达29.7%。自2020年以来,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从141亿元飙升至485亿元,四年间增长了约244%,犹如火箭般蹿升,令人瞩目。
中联重科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同样迅猛。2024年,其境外收入为233.80亿元,同比增长30.58%,占比提升至51.41%。近三年来,境外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9.26%,境外收入毛利率达32.05%。可以明显看出,公司在近五年的国际化步伐显著加快,在海外市场不断攻城略地,收获颇丰。
柳工在2024年境外营业收入为137.60亿元,同比增长20.05%,占比45.77%,境外毛利率比境内高出11.19个百分点,海外市场已然成为其利润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山推股份2024年国外片区收入74亿元,占比52.12%,同比增长26.08%;浙江鼎力2024年海外主营业务收入55.23亿元,同比增长43.83%,占比高达70.8%。这些亮眼的数据,无一不彰显着中国工程机械领军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强大实力和卓越表现。
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发展道路。已从最初单纯依靠贸易出口的“走出去”阶段,逐步深入到深耕本地化的“走进去”阶段,如今正加速朝着高质量发展的“走上去”阶段大步迈进。徐工机械在2024年财报中透露,截至目前,公司拥有40多家海外子公司,300多个海外经销商,2000多个海外服务备件网点,10000余名当地化服务工程师,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一带一路”沿线95%以上的国家和地区。2024年,公司还在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成立了贸易类子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其全球布局。
当前,新兴市场的众多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极为旺盛,市场潜力巨大,呈现出低基数高增长的良好态势。而在发达国家市场,虽然增长相对较为平缓,但也迎来了电动化等新机遇。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凭借在电动化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未来在这些市场有望大展拳脚,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创新、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必将在全球市场上续写更多辉煌篇章,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华丽转身,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