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三样”海外“圈粉”,前7月出口增长超五成

2025-09-15

  近日,金寨国轩新能源有限公司一批精心包装的锂电池跨越山海,发往海外市场。“今年3月,新储能产线正式投产,具备35GWh电芯生产能力,采用行业前沿技术,产品性能领先。”该公司业务经理王晓霄介绍,“产品主要出口至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今年前7个月,出口订单量同比实现翻倍增长。”

  近年来,安徽企业在技术创新领域持续发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日益增强。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安徽外贸出口新的增长极。合肥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安徽省“新三样”产品出口额达431.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7.8%。

  “技术创新始终是我们的核心发展驱动力。公司专注于大倍率高容量密度叠片动力软包电芯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智能家电等领域。”誉娇诚科技(黄山)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幼华介绍。在合肥海关的大力支持下,该公司锂电池产品已成功打入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市场,今年前7个月出口额达6200万元,同比增长26%。

  针对锂电池作为危险货物的特殊属性,合肥海关结合实际情况,定制了专属监管方案。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强化危险货物包装现场检验,确保产品运输安全。同时,为锂电池出口开辟“绿色通道”,实行“预约检验”与“即检即放”便利措施,并创新应用证单“云签发”“自助打印”新模式,大幅压缩货物通关时间,为企业出口业务保驾护航。

  除锂电池外,国家政策的多维度支持,极大激发了企业投资光伏发电项目的热情。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更新,安徽光伏产业在构建国际竞争力方面展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在黄山银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批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整装待发。“为契合不断拓展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公司持续提升产品品质管控与质量改进能力,加速技术结构优化升级,全力打造绿色能源产业链。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我们的产品在荷兰等国家市场广受青睐。”该公司外贸负责人薛丽萍表示。

  合肥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关将持续紧密对接全省产业发展战略,严格落实优化营商环境26条措施,不断优化监管作业流程,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安徽制造”加速迈向全球市场,为安徽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