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28
当地时间2025年9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宣布,自同年10月1日起,对所有进口家具征收30%关税。这一关税新政落地前,中美家具贸易已受关税波动影响呈现明显起伏——2025年4-5月,受前期关税摩擦冲击,中国成品家具对美出口额连续两个月同比下滑,降幅分别达7%、9%;直至6月关税氛围缓和后,出口增速才扭转颓势,同比回升1.25%。而此次30%的高额关税,无疑将给中美家具贸易及全球产业链带来更显著的连锁影响。
从中国家具出口端来看,企业已展现出较强的应对弹性。面对美国市场的政策不确定性,不少头部企业早于新政前便启动“去美国化”布局:以广东佛山乐从、东莞厚街等家具产业集群为例,当地多数企业通过降低美国市场依赖度(部分企业对美出口占比从30%以上降至10%以下),将重心转向印度、中东、东南亚及非洲等新兴市场。例如,某主营实木家具的企业2025年上半年对中东出口额同比增长22%,对东盟出口增速达18%,新兴市场的增量已部分对冲美国市场的波动风险。
对美国本土市场而言,关税成本将沿着供应链向上游传导。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8月美国国内家具零售价格已因前期关税预期同比上涨4.7%,而30%新关税生效后,进口家具的成本涨幅预计将进一步转嫁至终端——据美国家具零售商协会测算,普通家庭购置一套客厅家具的支出可能增加800-1200美元,这将在通胀压力下进一步抑制消费者需求。同时,美国本土家具企业也面临“两头承压”:一方面,其生产所需的木材加工件(依赖印度进口)、五金配件(超60%来自中国)等中间品若被纳入关税范围,将推高自身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若试图转向本土采购,短期内美国本土供应链的产能缺口(如实木加工产能仅能满足国内需求的45%)难以填补,可能导致交货周期延长、库存积压等问题。
从全球供应链视角看,这一政策或加速家具产业的区域化重构。部分跨国家具品牌已开始调整布局:例如,宜家计划将东南亚工厂的产能提升30%,优先满足美国市场需求;美国本土品牌Ashley Furniture则在墨西哥新增生产线,利用北美自贸协定关税优势规避进口成本。但这种调整并非短期可实现——家具产业对生产基地的供应链配套(如板材加工、五金配套、物流枢纽)要求较高,而墨西哥、东南亚等地的产业链成熟度仍需3-5年培育,短期内全球家具供应链或面临“成本上升、效率下降”的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