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工界齐聚北京,共倡《拥抱范式变革智造绿色未来》

2025-07-21

  7月17日,在第12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暨第21届亚太化工联盟大会闭幕式上,一场关乎全球化工行业未来走向的倡议重磅发布。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戴厚良院士和世界化学工程联合会主席陈国华院士,代表世界化学工程联合会、亚太化工联盟、中国化工学会,联合发出《拥抱范式变革智造绿色未来》的北京倡议,为全球化工界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指明了新方向。

  绿色发展,早已成为联合国矢志不渝的战略目标,更是人类通往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化工产业,宛如一张无形却又坚韧的大网,深度渗透进人类生活的每一个细微角落,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到高精尖的科技领域,化工产品和技术无处不在。而化学工程的范式变革,正如同那把能开启全新大门的钥匙,有望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磅礴力量。在此背景下,北京倡议应运而生,向全球化工界发出了极具前瞻性与引领性的号召。

  聚焦可持续发展,提升人类福祉

  北京倡议首当其冲倡导全球化工界紧紧聚焦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这意味着化学工程师们需勇挑重担,持续发力推动化学工程的范式变革,以实际行动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蓝图。一方面,他们要积极分享这份倡议所承载的坚定承诺,让更多的同行、企业乃至社会各界了解并认同;另一方面,主动出击寻求合作伙伴,携手并肩,共同为倡议的落地实施添砖加瓦。只有凝聚起全球范围内的各方力量,才能在提升人类福祉的征程中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例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化工工程师可以通过技术输出与合作,帮助当地优化化工生产流程,在保障生产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而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践行生态可持续,守护地球家园

  实现生态可持续性,是北京倡议的核心要义之一。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效率与环保并非天生对立。倡议鼓励化工企业和从业者不断探索创新,通过优化流程,提升效率,降低物质和能源的不必要消耗,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同时,高度关注工作环境的改善,为化工从业者营造安全、健康的工作氛围,并且积极投身于提升周边环境质量的行动中,增进人民福祉。

  为了从源头上把控化工过程与产品的绿色属性,创建一套科学、完善的化工绿色工程评估框架迫在眉睫。该框架将为化工项目的规划提供绿色且平衡的指引,助力解决传统化工生产中遗留的污染难题,更要具备前瞻性,将新兴污染扼杀在摇篮之中。比如,在规划新的化工园区时,依据评估框架,合理布局生产设施,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确保园区从建设之初就走上绿色发展的正轨。

  拥抱新兴技术,开创化工新篇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新兴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重塑着化工行业。北京倡议着重强调,要高度重视应用科技新知识,充分发挥化学工程的范式优势,全力推动化工产业朝着低碳方向转型升级。化工从业者应主动拥抱前沿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将其融入到化工研发、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

  在化学反应层面,追求原子经济性,让反应物的原子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目标产物,减少副产物的生成,从根本上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致力于塑造化工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可循环性,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的生产制造,到产品使用后的回收再利用,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链条,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例如,一些企业利用生物基材料替代传统化石原料,生产可降解的化工产品,产品使用后又能通过特定途径回收转化为原料,实现了从“摇篮到摇篮”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倡导多元包容,激发创新活力

  多元化、公平性与包容性,是创新的肥沃土壤。北京倡议呼吁全球化工界广泛接纳多元视角、不同价值观以及丰富多样的文化背景。在化工企业和科研机构中,确保性别、族群等方面的平等性,让每一位从业者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施展才华。

  持续推动消除地区、行业间的剪刀差,加强不同区域、不同化工细分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携手共进,传统化工行业与新兴化工领域相互借鉴,共享资源、技术与经验,激发全行业的创新活力。比如,在一些化工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可以引进先进地区的成熟技术与管理经验,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化工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深化教育研究,培育未来栋梁

  教育与研究,是推动化工行业持续进步的源动力。北京倡议提出,未来十年,全球化工教育应紧紧围绕化学工程范式变革这一核心导向,精心培育新一代工程师。将污染最小化、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等先进理念,深度融入化学工程师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到科研项目,全方位渗透。

  全球化工界应携手合作,共同设计契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化学工程范式。通过国际联合培养、学术交流活动等形式,拓宽学生与科研人员的国际视野,提升其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例如,各国高校与科研机构可以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共同攻克化工领域的全球性难题,培养出一批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拥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化工人才。

  促进产业发展,履行社会责任

  在产品制造和服务提供的全过程中,化工企业应时刻关注利益攸关方的福祉,包括消费者、员工、社区居民以及合作伙伴等。通过发布环境产品声明和环境足迹标签,主动向社会公开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环境影响信息,切实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增强消费者的环境和社会意识。

  积极鼓励化学工程师,尤其是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青年化学工程师,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互动交流。中小企业在化工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往往面临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瓶颈。青年化学工程师可以凭借自身所学,为中小企业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助力其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绿色发展,共同应对所在地区化工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

  此外,北京倡议还倡议全球化工界积极与政府、私营机构和其他组织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秉持客观、专业的态度,不受政治动态的无端干扰。通过举办科普活动、行业研讨会等形式,努力提高公众、政府、工业界和学术界对本倡议理念的认知与理解。推动数据公开透明,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公众参与化工行业的发展决策,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北京倡议的发布,为全球化工界勾勒出了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全球化工从业者唯有携手同行,积极响应倡议号召,才能在化学工程范式变革的浪潮中,智造绿色未来,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发展铸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