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16
在中越边境的云南河口口岸,农产品进出口正成为拉动当地外贸增长的核心引擎。昆明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8月,河口口岸出口农产品货值达55.7亿元,同比增长10.7%,这座中越边境云南段最大的陆路口岸,正以高效便捷的通关服务与不断升级的物流模式,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走向东盟的“黄金走廊”。
清晨时分,河口口岸红河公路大桥卡口便迎来繁忙景象:满载越南火龙果、榴莲、荔枝的冷链货车,与装运国产葡萄、鲜橙、车厘子的冷柜车交错通行,醒目的“绿色通道”标识指引着车辆快速入关,鲜活农产品在冷链保护下,开启跨境流通的旅程。这样的高效场景,源于口岸多年来对农产品通关模式的持续优化——2019年,中越双边首个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在此落地,为鲜活农产品抢时间、保新鲜筑牢基础;2025年,中越GMS(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境直达模式实现常态化运行,进一步推动跨境物流从“通得了”向“通得快、通得好”升级。
“新鲜度就是农产品的竞争力!现在口岸通关效率越来越高,早上从云南蒙自基地采摘包装的石榴,下午就能送到越南客户手里。”云南渡边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徐云霞介绍,每年6-10月是农产品出口旺季,企业每天有近70车鲜果蔬通过河口口岸发往越南,4小时后就能出现在越南农贸集市。这样的高效流转,离不开海关的精准监管与服务:在河口公路口岸北山国际货场,海关关员借助5G智能单兵设备,15分钟内即可完成货物申报信息核验与现场检查,合格货物随即快速放行,大幅压缩通关时间。
针对农产品“鲜、急、特”的特性,河口海关推出多项定制化举措:开设鲜活农产品业务办理专窗,实行“优先审单、优先查验、优先异常处置”的“三优先”服务;创新实施“绿通时间+”快速验放模式,对鲜活农产品进行集中抢先验放;加大H986查验设备、有害生物远程鉴定仪等智能化装备的应用,依托智能审图系统精准判别风险,在严防外来物种入侵、农残超标等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农产品在通关环节的损耗率。
智慧口岸建设的持续推进,更让河口口岸的通关效能再上新台阶。目前,智慧物流2.0系统、全景可视化平台等智慧化软硬件已在口岸落地,“多贸合一,运抵直通”通关模式率先实施——通过“制度+科技”双轮驱动,海关监管体系实现智能化升级,不仅提升了通关效率,更让跨境贸易全程可追溯、更安全。如今,河口口岸正以更优的营商环境、更便捷的通关服务,持续激活中越农产品跨境贸易活力,为我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的农业合作搭建起高效畅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