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22
近期,北美箱板纸市场一改此前的阴霾,似有回暖迹象,这一转变在行业内引发热议。尽管前行之路仍挑战重重,但诸多积极信号已悄然浮现,预示着行业或将步入黄金发展期。
市场现状:危机中暗藏转机
Fastmarkets RISI在《纸浆与造纸周刊》发布的月度数据显示,6月北美箱板纸市场价格与需求基本与5月持平。纸箱需求虽有起伏,但整体呈微弱向好趋势。不过,RISI部分业内人士对此持有疑虑,当下市场不确定性激增,未来需求走向依旧扑朔迷离,这一观点映射出市场历经波动后,对前景仍持谨慎态度。
尽管6月市场表现平稳,美国银行证券分析师却预测,6月之后箱板纸价格或承压下行。在6月17日发布的最新箱板纸市场调查报告中,接受访问的18家独立瓦楞纸箱制造商普遍认为“瓦楞纸市场正在恶化”。值得留意的是,当前约61%的受访者预计箱板纸价格短期内将下跌而非上涨,这一比例相较于3月的11%大幅攀升。同时,67%的受访者认为价格下跌可能性大于上涨,给短期市场前景蒙上阴影。
美国银行证券研究分析师乔治·斯塔福斯在备忘录中表达了对这一现象的疑惑:“尽管数据存在积极面,但此次调查结果比我们近期在行业圆桌会议上听到的评价更为悲观。依据经验,报告基准价格下跌前,通常会经历数月的市场疲软期。”他进一步推测,受访者可能尚未充分感知近期工厂关闭对市场的影响,这或许是短期悲观情绪蔓延的缘由。
产能优化:行业变革的催化剂
就在市场对短期价格走势忧心忡忡时,一系列工厂关闭行动被分析师视为推动箱板纸行业迈向积极转型的关键力量。信托证券公司高级纸张和包装分析师迈克尔·罗克斯兰在6月22日致投资者的报告中指出,2025年,乔治亚太平洋公司、国际纸业公司和史墨菲维实洛克等主要生产商已宣布关闭箱板纸厂,这些举措致使北美地区箱板纸产能损失约5.5%。RISI消息人士透露,未来数月可能有更多工厂关停,进一步加剧市场供应趋紧预期。
罗克斯兰在6月17日的备忘录中对这些变化展现出积极展望,坚信“北美箱板纸市场已迎来黄金时代”,并预计这一“黄金时代”至少将持续数年。他认为,供需平衡改善将成为这一积极转变的主要驱动力,而这“主要得益于旨在降低成本、提升产量与效率的供应合理化”。这种供需优化与分析师多年来提及的持续供应过剩形成鲜明反差,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导致需求增长放缓之后。
领导层变革与战略转向
国际纸业和史墨菲维实洛克等行业巨头的新领导层对公司战略进行了重新布局,将成本控制、盈利能力提升和利润率改善列为重点。罗克斯兰强调,这些方面在过去未得到足够重视,如今的战略调整将助力提升整个行业的健康程度。
他指出:“反之,我们认为这可能推动行业结构性转变,实现价格持续上涨与盈利能力提升。”这预示着在新领导层引领下,行业将更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与价值创造,而非单纯追逐市场份额。
罗克斯兰总结称,总体而言,箱板纸行业当下经历的变革表明,该行业“正逐渐成为整个周期中具备投资价值的行业”。这意味着,尽管短期内价格波动与需求不确定性犹存,但从长远视角看,箱板纸行业基本面正在改善,投资价值逐步凸显。
需求预期:触底反弹,前景可期
尽管美国银行调查显示,未来两个季度增长预期减弱,预计下降1%,而3月预测为增长0.5%,但受访者需求预期并不像美国银行3月全箱调查那般悲观。
回顾市场情况,今年3月调查显示,近一半受访者表示当前需求较三个月前更差,这一比例远高于1月的8%和2024年11月的零,彼时市场需求疲软感受强烈。然而,6月最新调查显示,仅28%的受访者认为需求比三个月前更差,这无疑是积极信号,表明需求下行压力正在缓解。尽管认为需求好转的受访者比例仅上升3%,至22%,但季度变化主要得益于认为需求保持不变的受访者。6月,这一比例达50%,显著高于3月的33%,说明市场对需求看法趋于稳定,悲观情绪逐渐消散。
更令人振奋的是,对于未来6至12个月的需求预期,市场展现出更为显著的乐观态度。调查显示,仅12%的受访者认为未来需求会变差,远低于3月的30%和1月的零。超半数受访者认为未来需求将保持稳定,预示着相对稳定的增长预期。
当然,关税及其他多变的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在未来数月对纤维市场产生影响,增添市场不确定性。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与供应链的脆弱性,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箱板纸需求与价格。然而,截至6月美国银行调查,72%的受访者表示未察觉到与关税或其他供应链因素相关的库存增加。这表明,至少目前来看,外部因素尚未对库存水平造成显著冲击,也从侧面反映出市场供需关系相对健康。
综合而言,北美箱板纸市场正处于复杂的过渡阶段。短期内,价格或许面临下行压力,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前期市场疲软的滞后体现。长期来看,工厂关闭与产能优化,以及行业领导层对成本和盈利能力的重新聚焦,正推动箱板纸行业进行结构性调整,促使其迈向更健康的供需平衡。
市场对未来需求预期也呈现触底反弹态势,尽管增长幅度可能较为平缓,但需求稳定性正在增强,悲观情绪逐步消散。尽管仍需警惕地缘政治和宏观经济因素的潜在冲击,但行业内部的积极变革,正使其成为更具韧性与投资价值的领域,对于投资者而言,或许是时候重新审视这一行业,把握潜在的抄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