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产品海外市场“多路破局”:前7月出口1146.2亿美元,新兴市场成重要增量

2025-09-08

  今年1-7月,中国计算机产品出口额达1146.2亿美元,同比基本持平。当前中国出口的计算机产品品类丰富,主要涵盖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存储部件、电脑监视器及其他计算机零部件等。不过,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电子信息分会分析指出,受复杂国际形势影响,预计中国计算机产品全年出口将面临承压下降的挑战。

  一、出口态势:挑战与机遇交织,区域市场分化明显

  1.全球市场短期回暖带来支撑

  上半年,全球计算机市场出货量呈现增长态势,一方面源于全球厂商为应对关税冲击加快出货节奏,另一方面得益于计算机AI性能提升及终端设备更新需求的推动。国际研究机构IDC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包含笔记本电脑在内的全球传统PC出货量同比增长6.5%,达到6840万台。这一全球市场的短期回暖,为中国计算机产品出口提供了一定支撑。

  2.主要市场压力凸显

  作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市场,美国市场的动态对中国出口影响显著。受美国市场计算机产品库存消化放缓、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影响,中国对美计算机产品出口表现承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计算机产品180.8亿美元,同比下降22.3%,创下2009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成为拖累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3.新兴市场贡献关键增量

  与欧美市场不同,中国计算机产品在东盟国家市场展现出强劲增长活力,成为出口的重要“突破口”。上半年,中国对东盟国家出口计算机产品111.8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对越南、泰国的出口增速均超过40%,直观反映出中国计算机产品在新兴市场的认可度与竞争力持续提升,为整体出口格局注入韧性。

  二、企业破局:全球化布局、技术创新、新兴市场开拓“三管齐下”

  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与市场分化挑战,中国计算机企业积极探索应对策略,通过多维度举措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展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创新活力。

  1.加速全球化供应链布局,提升交付效率

  以联想集团为代表的企业,通过构建高效灵活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强化“植根中国、链接全球”的战略优势。一方面,联想在中国大陆、巴西、匈牙利、墨西哥等多地布局生产基地,实现“贴近市场、本地交付”,缩短物流周期与成本;另一方面,采用“自有工厂+ODM/OEM全球合作伙伴”的混合制造模式,依托庞大的合作网络保障供应链快速决策与高效运转,持续升级“中国制造”的全球化服务能力。

  2.聚焦AI技术创新,挖掘产品增量空间

  AI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产品出口开辟了新赛道,人工智能电脑(AI PC)成为拉动需求、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关键动能。联想集团在AI技术应用领域表现突出,其自主研发的iChain供应链智能体,借助AI赋能实现智能控制塔、风险管理、智能制造、质量管理及供应商协作的端到端互联,通过实时数据驱动决策优化,将决策效率提升30%,工作流程周期缩短50%。这类技术创新不仅增强了产品核心竞争力,也为出口单价提升与市场份额扩大提供支撑。

  3.深耕新兴市场,拓展海外增长版图

  除东盟市场外,中国计算机企业还积极布局印度等潜力新兴市场,通过建立本地化运营体系深化市场渗透。例如,华为、中兴通讯等企业已在印度设立子公司,开展通信设备销售与维护服务,同时逐步拓展计算机相关产品业务;更多企业则通过搭建本地化销售渠道、适配区域市场需求的产品研发,进一步提升在新兴市场的份额,为长期出口增长培育新的增长点。

  三、未来展望:短期承压与长期潜力并存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电子信息分会指出,尽管全球计算机出货量增长短期内可为中国出口提供支撑,但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全球订单与产能调整周期、市场需求逐步缩减等因素,仍将使中国计算机产品出口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面临压力。不过,随着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深化、AI等技术对产品结构的优化,以及新兴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中国计算机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长期竞争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有望在挑战中逐步打开新的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