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4-02
2005年1月1日,中国纺织品配额全部取消,全球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贸易自由化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纺织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中国在劳动力、原材料和产业链完整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品出口量大幅增长,进入“黄金增长10年”,国际市场份额节节攀升。2024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达3011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1419.6亿美元;服装出口1591.4亿美元。
2004年7月30日,本报刊发题为《中国纺织业走进2005年》的报道,分析了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其中提到科技含量高、知识密集型产品会更畅销,市场的比重会日渐加大,而初级产品、低附加值产品则将逐步被淘汰。
的确,配额取消后,国际市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纺织品企业不仅面临着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新兴纺织业大国的竞争压力,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在频繁动用反倾销调查、特别保障措施等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进行限制,不仅给中国纺织品企业带来了短期的市场冲击,也给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面对这些不公平的贸易限制,中国政府和企业没有退缩。他们一方面积极运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展现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捍卫公平正义的决心;另一方面,不断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纺织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减少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同时,企业还加速海外布局,优化供应链,国际资源整合能力不断提升。
纺织品配额取消是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节点。中国纺织业的崛起,既离不开对国际规则的适应与利用,也源于对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中国纺织业发展一方面亟需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深化产业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企业优化海外布局,提升国际资源整合能力。唯有如此,中国纺织业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