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橡塑业集体发声:美关税成产业链“最大扰动源”,开放合作呼声高涨

2025-10-16

  当地时间10月8日至15日,三年一届的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塑料及橡胶博览会(K 2025)举办。作为全球橡塑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行业盛会,本届展会本应聚焦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却因美国加征关税等贸易措施,让“贸易壁垒”成为全场热议焦点。来自全球的参展商与业内人士纷纷表态,批评贸易保护主义正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削弱市场信心,给行业发展蒙上阴影。

  关税冲击:供应链陷入“波动循环”,企业运营承压

  “人们相聚于此是为了开放贸易,任何关税都不是好事。”杜塞尔多夫展览集团首席运营官马睿博的观点,道出了行业普遍心声。展会现场,从原料供应商到设备制造商,几乎都能直观感受到关税带来的连锁反应。德国展商莫妮克・布赫表示,供应链已明显受影响,关税政策的反复宣布让市场需求失去稳定性,时而库存积压、时而紧急消化,企业生产计划被严重打乱,客户也因成本上升面临经营压力,“关税对整个行业都不利,我们迫切需要稳定的环境”。

  法国展商吉耶尔曼则直言,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让企业“失去方向感”。他提到,当前供应链与物流本就面临挑战,关税相当于“雪上加霜”,不仅增加了成本,还让长期规划难以推进。“贸易越自由对所有人越有利,我们很担心当前贸易战走势,希望各方能协商解决,让商业活动回归正常。”

  行业困境:创新与转型受制约,全球协作遇阻力

  作为橡塑产业的“风向标”,本届展会本应是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主办方也明确表示希望通过展会推动国际合作,而非制造隔阂。但现实是,关税壁垒正制约行业创新与绿色转型。多家参展企业透露,为应对关税成本,不得不缩减研发投入,原本计划的数字化生产线升级、可降解材料研发等项目被迫暂缓;部分企业为规避关税,还需重构供应链,将采购或生产环节转移至其他地区,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可能因供应链磨合问题影响产品质量稳定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正引发“连锁反应”。除美国外,部分国家也开始跟风对橡塑产品发起贸易救济调查,进一步加剧了全球产业链的碎片化,让本就依赖全球协作的橡塑行业面临更大挑战——从原料采购到设备供应,再到终端市场销售,每个环节都可能因贸易壁垒出现梗阻。

  共同呼吁:摒弃保护主义,重建稳定发展环境

  从展会现场反馈来看,“反对贸易保护、倡导开放合作”已成为全球橡塑业的共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橡塑产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全球协作,无论是绿色材料研发,还是高效生产技术推广,都需要开放的市场环境与稳定的政策预期。当前,全球橡塑行业正处于向低碳、智能转型的关键期,关税等贸易措施不仅会阻碍技术交流与成果落地,还可能延缓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为此,不少参展企业与行业组织呼吁,政策制定者应摒弃“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思维,为全球产业链创造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让企业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创新与转型,而非应对关税带来的成本与风险。只有通过开放合作,才能推动橡塑产业突破当前困境,实现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