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6-17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近期美国和欧盟针对光伏产业的一系列政策调整,给中国光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国际贸易环境变化:政策壁垒与市场挑战
4月21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肯定性终裁,反倾销税率范围在0%~271.28%,反补贴税率范围在14.64%~3403.96%。5月2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正式通过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决议,这不仅冲击东南亚光伏产业,也对中国光伏企业的海外布局产生影响。
与此同时,欧盟委员会于5月23日通过《净零工业法案》(NZIA)二级立法实施细则,要求到2026年,欧盟成员国新能源设备年度部署需求中需有固定比例来自本土制造,旨在降低对进口光伏组件的依赖,这无疑提高了中国光伏企业进入欧盟市场的门槛。
中东市场:技术优势与本土化布局双轮驱动
中东地区光照资源丰富且能源转型需求旺盛,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的重要战场。在沙特新未来城(NEOM)10吉瓦(GW)光伏制氢一体化项目中,隆基、晶科等企业供应了双面率≥85%的高效组件,其耐候性设计可抵御沙尘暴和昼夜温差,大幅提升发电效率。在阿联酋穆罕默德·本·扎耶德太阳能园区四期项目中,中国企业供应12GW的210大尺寸TOPCon组件,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产能布局方面,钧达股份在阿曼投资建设5GW电池片基地,利用当地低电价和免税政策推动本土化制造,产品不仅满足阿曼需求,还辐射欧洲和非洲市场。
东南亚市场:产能优化实现逆势增长
印尼凭借人工成本和设备出海成本较低的优势,成为中国光伏企业投资的重要目的地。天合光能等企业在印尼建设电池组件一体化基地,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海外产能布局为中国光伏企业在东南亚市场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效应对区域政策波动。
拉丁美洲:资源红利与本土化制造共振
拉丁美洲太阳能资源丰富,多国制定积极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在巴西,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投资3亿美元建设大型光伏组件生产厂,产品广泛应用于当地各类光伏项目;在墨西哥,通威股份投资4亿美元建设涵盖硅料加工及电池片生产的综合项目,借助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辐射能力拓展份额。中国光伏企业的投资不仅引入先进技术和产品,还促进了当地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非洲市场:能源基建与可持续发展协同推进
非洲大陆太阳能资源丰富,但能源基础设施薄弱。东方日升在埃塞俄比亚投资2亿美元建设光伏组件生产厂,提供高质价比产品,推动当地光伏项目建设;正泰新能源在南非投资数亿美元建设大型光伏电站及配套设施,优化当地能源供应结构。这些项目既满足了非洲对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也为非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全球布局启示:从"产品出海"到"生态出海"的升级
面对欧美政策挑战,中国光伏企业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从沙特的高效组件到印尼的产能基地,从巴西的本土化制造到非洲的能源基建,中国光伏产业正从单一的"产品出口"转向"技术输出+产能合作+生态共建"的立体模式。这种布局不仅规避了单一市场的政策风险,更通过技术优势和本地化运营,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真正实现了光伏产业"点亮世界"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