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各地多措并举帮外贸企业解决“急难愁盼”

2025-07-14

  当前,安徽不少外贸企业在积极开辟国内市场时,面临出口转内销过程中的标准转换、认证衔接等难题。各地各部门通过精准施策,为企业纾困解难。

  破解标准衔接难题:跨区域协调打通准入壁垒

  伟舜机电是池州重点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年产值约10亿元。近期,该企业尝试在线上推广小型车床、钻铣床等产品时,因电商平台要求提供不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内的相关证件而受阻。池州市市场监管局当日即向省市场监管局报告,省市场监管局迅速组织联合会商,确认平台规则与现行政策存在偏差后,启动跨区域协调机制对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在多方联动下,电商平台24小时内完成准入规则调整,取消了对非许可管理产品的强制性证件要求。

  针对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中常见的标准转换、认证衔接问题,省市场监管局成立工作专班,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项服务行动。通过“一企一策”现场指导、跨部门联合会商等方式,截至目前已电话访问企业3889家,现场走访631家,解决问题104个,同时简化标准转换流程、开设认证专项通道,帮助企业加速进入国内市场。

  缓解资金压力:“知产”变“资产”激活发展动能

  面对出口转内销中的经营成本压力,安徽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企业注入资金活水。宝力科技(宁国)有限公司在转型期因缺乏抵押物面临融资难题,宁国市市场监管局结合企业技术研发、专利布局等情况,量身定制质押融资方案,帮助企业用专利获得贷款,缓解了资金压力。

  今年以来,全省已为外贸企业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超20亿元,其中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等两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近亿元,融资成本低于3.2%。专利优先审查、商标快速注册等机制的推行,进一步畅通了企业融资渠道,为外贸企业“两条腿走路”提供了有力支撑。

  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常态化问需于企、问效于企,从企业最期盼之处入手,实打实解决“急难愁盼”,助力外贸企业平稳转型、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