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05
9月1日发布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天津宣言》(以下简称《天津宣言》)明确提出,要加强海关数字化建设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为区域贸易便利化发展指明方向。
事实上,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成为连接国内与全球贸易的核心“数字门户”——其“一网通办”服务覆盖25大类964项事项,基本涵盖跨境贸易全链条、全环节,线上及掌上办理通关业务已成为当前企业办事常态。
在近期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介绍,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实现与国内30个部门及单位业务系统的对接,真正做到跨境贸易业务全链条全环节“一网通办”。截至目前,该平台注册用户数量已达1100万家,日均处理申报业务量高达2600万票,高效支撑跨境贸易运转。
当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已延伸至通关、监管、物流、金融等口岸通关作业全流程,覆盖贸易监管主要环节。在此基础上,各地依托该平台持续提升口岸信息化水平,丰富地方特色服务内容,推动“单一窗口”向更便利化、智能化、国际化方向升级。
8月30日,新加坡籍“WANHAI175”轮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成功调取电子证书数据,顺利完成进口岸手续申报,成为福建省首例应用电子证书通关的外籍航行船舶。这一案例不仅标志着厦门港在口岸数据整合与通关便利化改革中取得重要突破,也体现了“单一窗口”在优化通关流程中的实际效能。
据了解,以往国际航行船舶申报采用传统流程时,常出现反复补件问题,且代理企业需手动重复填报信息,整体效率偏低。如今,企业办理新加坡籍及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手续时,无需再提交相关船舶证书扫描件,可直接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调取电子证书数据完成申报,大幅简化操作流程。
从流程优化效果来看,申报模式由过去的串联式转变为并联式,显著压缩申报时间;电子数据的直接调用,有效规避因证书缺失或更新不及时引发的申报风险;通过数据“跑路”替代人工跑腿,通关效率得到明显提升——这些都是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新模式带来的显著变化。
近期,2025年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第二期)业务培训班正式开班。海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完成“二线口岸”相关功能开发,新功能与新应用将精准匹配海南自贸港“二线口岸”高效通关监管需求,为封关运作做好准备。
据悉,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后,海关将对三类货物实行电子账册管理,包括进入内地的零关税货物及其加工制成品、享受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的保税货物、自境外进入海南自贸港时放宽贸易管理措施的货物及其加工制成品。而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开发的电子账册功能,构建起“数随物转、账册全程贯通”的货物申报模式,为上述管理需求提供技术支撑。
海南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指出,为保障全岛封关运作顺利推进,海南省将按照“分类别、分层级、全覆盖”原则,持续开展多轮海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业务培训,确保相关主体熟练掌握平台功能。
跨境贸易便利化既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也是履行WTO协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客观需要,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正是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关键载体。可以预见,《天津宣言》提出的发展方向将成为未来上合组织成员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的重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将为这些合作搭建重要桥梁。
“通过持续扩大‘单一窗口’国际合作‘朋友圈’,中国已与15个国家(地区)实现互联互通,如期达成‘十四五’规划相关目标,并与多个国家完成信息交换。”孙梅君如是表示,这一成果为后续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