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27
2025年10月21日,土耳其贸易部发布第2025/34号公告,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合成及人造短纤维织物自主启动反规避调查,重点核查涉案产品是否通过阿联酋、韩国和埃及三国转口至土耳其,以规避现行反倾销税。此次调查覆盖税号为55.13、55.14、55.15及55.16的四类产品,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正式生效,利益相关方需在37日内提交调查问卷。
这一调查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土耳其对该类产品长达25年贸易监管的延续与升级。回溯历史,土耳其早在2000年9月便对中国合成及人造短纤维织物启动首次反倾销调查,2001年2月起正式征收反倾销税。此后通过四次日落复审——分别于2007年6月、2013年5月、2018年12月及2025年6月作出肯定性裁决,持续延长征税期限,最新一次裁决将44%的反倾销税率(按CIF计价)延续至2028年。
在反倾销措施存续期间,土耳其已先后六次针对转口行为启动反规避调查,且均作出肯定性终裁,征税范围不断扩大。从2015年将保加利亚、波兰纳入管辖,到2019年新增希腊,2021年扩展至西班牙、意大利等3国,2023年覆盖北马其顿,2024年进一步延伸至欧盟23国,再到2025年9月将马来西亚纳入征税范围,短短十年间,被认定为"转口规避"的国家和地区数量持续增加。此次将阿联酋、韩国、埃及列为调查对象,意味着其监管网络进一步加密。
对于中国出口企业而言,此次调查带来的冲击不容忽视。作为土耳其纺织品进口的重要来源,中国合成及人造短纤维织物2024年对土出口额已超5亿美元,44%的反倾销税意味着企业出口成本大幅攀升,部分企业订单流失率曾高达30%。此前已有宁波、东莞等多地企业因税负压力被迫调整市场策略,而转口贸易曾是部分企业的突围选择——2024年超200家中国纺织企业通过马来西亚转口恢复订单,成功率达85%,但随着马来西亚被纳入征税范围,这一路径已失去优势。
业内人士分析,土耳其此次调查反映出其对本土纺织产业的保护意图,也凸显了全球贸易中"规避与反规避"的博弈升级。当前,中国企业需从三方面应对:一是及时响应调查,梳理交易凭证以证明合规性;二是优化供应链布局,通过技术升级打造差异化产品,降低对价格竞争的依赖;三是拓展多元化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度。随着调查推进,相关企业需密切关注进展,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做好应对准备,以降低贸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