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04
2025年10月30日,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农产品出口额达5.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2.8%,增速稳居全国首位,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0.5个百分点,呈现出出口增势强劲、市场渠道持续拓宽的良好态势。
特色农产品出口多点开花
青海依托高原独特生态禀赋,不断拓展农畜产品输出边界。前三季度,冰鲜藏羊肉成功进入澳门市场,乐都彩椒首次出口俄罗斯,青海马铃薯实现对中亚出口零的突破,人工养殖牦牛肉制品完成历史性输出。核心品类表现尤为亮眼,冻鳟鱼及相关产品出口额3.7亿元,同比增长1.4倍,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冬虫夏草出口1.3亿元,同样位列全国出口量榜首。蔬菜出口量达3986.4吨,增长2.3倍;马铃薯出口3966.5吨,为外贸增长注入新动能。同期,全省农畜产品向省外输出约75万吨,总金额达159亿元,内外贸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成果显著
青海扎实推进农牧业招商引资工作,成效突出。全省成立农牧业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出台《2025年青海省农牧业招商引资工作方案》,构建起省州县三级资源共享的一体化招商机制,并编制种植、养殖产业招商引资图谱,精准开展项目推介。通过健全项目全流程管理台账,压实责任、动态调度,招商引资落地率大幅提升。截至目前,累计参与或举办招商推介活动11项,签约项目32个,总投资额24.09亿元;其中2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投资额15.21亿元,开工占比达62.5%,3个项目已顺利完工。
政策与服务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
出口佳绩的背后,离不开职能部门的精准赋能。西宁海关建立“关企一对一”服务机制,推行通关全流程电子化,通过政策宣讲、“云签发”等便利化措施提升通关效率。省商务厅实施“外贸优品”工程,指导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并给予补贴,支持产品创新升级。从柴达木枸杞远销欧洲,到龙羊峡三文鱼游向15个国家和地区,政策红利与企业创新的结合,正持续推动青海生态优势转化为外贸竞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