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18
随着全球各国对光伏产业发展提出新目标,且在全球光伏产业成熟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行业竞争不断加剧,正推动中国光伏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进程。
当前,世界能源格局重塑步伐加快,光伏产业已崛起为清洁能源领域的核心力量。近年来,全球光伏应用需求持续攀升,有力拉动产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张。中国光伏企业凭借技术与成本管控的突出优势,持续释放具备竞争力的先进产能。在制造端,中国在光伏产业链各主要环节的产能与产量全球占比均实现稳健增长或维持高位,始终保持全球光伏产业的中心地位。
不过,全球光伏行业竞争加剧的态势,正驱动中国企业加快全球化布局。中国企业主动构建海外产能网络,这不仅有助于把握传统市场的新变化、开拓新兴市场,更能为增强全球供应链韧性注入动力。
传统市场:稳中有变,企业积极适配调整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指出,在国际市场中,全球碳中和趋势下各国能源转型方向不变,但传统市场呈现“稳中有变”特征:欧洲市场已进入成熟期,增长明确但增速放缓;美国市场受政策影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导致全球市场虽保持稳步增长,但增速较前两年明显回落。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光伏组件对传统大市场出口放缓,其中对欧洲、中东、南美洲地区出口同比分别下降12.3%、14.9%和16.8%。同时,海外市场本土化浪潮加剧国际竞争,2024年以来多国密集调整能源政策,给中国光伏企业海外发展带来新挑战。以美国为例,其贸易政策持续演进,通过提供本土制造补贴、设定本土化比例要求等措施强化本土产能,对进口产品准入形成新规范。
对此,中国光伏企业积极优化全球布局策略:隆基绿能、晶科能源、阿特斯等头部企业,通过在美国本土建设产能、深度融入当地产业链,适配其贸易规则;部分企业则深化在欧洲、拉美等市场的合作与布局。据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数据,目前美国本土光伏组件落地产能已能满足本土应用需求,电池片产能处于建设爬坡阶段,首批硅锭和硅片产能预计2025年底前逐步落地。
此外,欧盟各国本土组件制造产能仍远低于《净零工业法案》(NZIA)提出的30吉瓦目标,存在显著提升空间,为中国企业深化对欧合作提供广阔机遇。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中心指出,中国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产品高度契合欧洲市场需求,例如捷泰科技通过技术认证深耕欧洲市场,其土耳其生产基地已成为国际产能合作的典型案例。
新兴市场:活力凸显,成出口增长重要引擎
王勃华透露,2025年上半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额实现同比增长的国家和地区达115个,其中51个国家出口额增长率突破100%,较2024年同期的33国大幅增加,新兴市场成为重要增长动力。
具体来看,非洲、大洋洲、亚洲等新兴市场表现突出,我国对这些地区的光伏组件出口量同比增幅分别达47.5%、23.7%、15%和12.2%。自2022年起,新兴市场增长态势稳定,2024年下半年出口规模屡创新高,且市场波动性小于欧洲地区。分析认为,这一增长源于全球众多中小规模市场的协同发力,而非依赖个别发展中大国。
从未来潜力看,新兴市场空间广阔:沙特阿拉伯提出2030年前实现逾百吉瓦光伏装机目标;印度凭借资源禀赋和庞大市场需求,叠加政府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积极规划,展现出巨大发展空间。为把握机遇,中国光伏企业正通过产能合作、本地化生产、直接出口及多元化贸易渠道深耕新兴市场,部分企业采用“本地合作+技术输出”模式,缩短产品交付周期、降低物流成本,更好满足欧洲、中东等地区需求。
王勃华还提到,目前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光伏产能以中资企业为主,呈分散化分布于阿曼、埃及、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南非等国,且该地区已具备建立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各环节均20吉瓦以上规模的完备产业链基础。
协同布局:多策略并行,提升全球竞争力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光伏组件产能、产量分别达1388.9吉瓦、725.9吉瓦,同比增长25.9%、18.6%,增速较2023年放缓;我国组件产能、产量分别达1156.5吉瓦、627.5吉瓦,同比增长25.7%、21.1%,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产量增速较2023年的75.8%显著回落。
面对全球贸易环境的挑战,中国光伏企业海外布局需注重策略性与灵活性。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中心建议,未来海外布局应紧密契合目标市场需求——欧美市场侧重高端产品与技术创新,新兴市场更关注性价比,贴近市场的本地化生产可缩短交货周期、降低成本,高效响应本地需求。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则强调,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出海至关重要,例如通过海外项目开发带动产品输出、产业链企业联合出海、海外投资建设带动产品与标准、检测、认证等配套服务“走出去”;同时需采取多元化海外产能布局策略,通过区域分散化、规模审慎化、运营模式多样化,分散风险、提升布局韧性。
总体而言,全球能源转型的长期趋势和刚性需求明确,但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将长期伴随产业发展。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中心指出,中国光伏企业的全球化布局需从“被动规避壁垒”转向“主动构建全球供应链”,整合全球资源、强化竞争力;通过提前储备多区域产能切换能力,以技术优势叠加灵活布局模式巩固全球地位,未来具备多区域产能布局和本地化能力的企业,将在全球光伏市场中占据更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