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23
在“水丰、光富、风好、地广”的清洁能源富集地青海,当地正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推动清洁能源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力源泉。
西海海关工作人员刘纯鹏,亲身参与并见证了这一发展进程。他的日常工作,正是海关部门助力高原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生动体现。
2021年春季,刘纯鹏首次进入青海弗迪电池有限公司车间,开展锂电池包装检查工作,这段经历让他至今印象深刻。“说实话,第一次接触锂电池监管工作,心里确实没底。”刘纯鹏表示,“这类电池能量密度高,国际运输对安全的要求极为严格,对我们当时的业务能力是不小的挑战。”而随着锂电池产能不断扩大,海外市场对该类产品的技术准入标准也在持续提高。为帮助企业拓宽出口渠道,西宁海关组建专项工作专班深化政策研究,主动上门送政策,并创新采用“申报资料提前审核+第三方检测报告采信”的监管模式,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国际运输安全规范,助力锂电池顺利“出海”。在海关的精准帮扶下,这家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了从起步到产值超亿元的跨越式发展。“十四五”期间,青海锂电池出口量稳步增长,仅2025年前8个月,青海省锂电池出口额就达19.7亿元。
就在锂电池产品深耕海外市场的同时,黄河水电公司西宁分公司的光伏组件正经历从“批量生产”到“高端定制”的转型。刘纯鹏介绍:“该企业此前批量生产的标准光伏组件,曾在国际市场遭遇订单下滑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及时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专业指导。”如今走进黄河水电的车间,映入眼帘的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标准组件,而是根据海外客户需求量身定制的特色光伏产品。在企业转型过程中,海关的“滴灌式”服务全程相伴:不仅跟踪研究光伏、锂电池等产品目标市场的技术贸易措施,第一时间向企业推送国外政策变化;还与重点口岸海关建立协调机制以提供通关便利,并为清洁能源产业打造“提前预约+快速验放”的通关模式,全程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保驾护航。
清洁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上游产业技术的有力支撑。刘纯鹏与同事们借助“关味宣讲”活动,积极与当地企业对接,精准传递惠企政策。通过关企交流会议,他们实时掌握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的需求,协助企业快速熟悉原料与设备进口的政策要求,助力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全流程碳纤维生产基地成功建成并投产。
“十四五”期间,西宁海关先后出台20项细化服务措施,构建“一对一”企业服务机制,累计为清洁能源生产企业解决实际问题25项。与此同时,海关部门加强对清洁能源重点商品产能与供应链的风险预警,推动企业充分利用RCEP等自由贸易协定中的便利措施,提升政策红利享受水平。“十四五”以来,青海省新能源产品累计出口额达32.1亿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20.5%,这一占比较“十三五”期间提升了20个百分点。
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上,西宁海关将继续凭借专业能力与责任担当,陪伴青海清洁能源产业稳步成长,助力更多“青海制造”的清洁能源产品走向世界,让青海清洁能源产品在国际市场中乘风破浪、向“新”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