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国家具制造业利润总额下降40.1%,行业发展面临挑战

2025-05-13

  4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1-3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报告。数据显示,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093.6亿元,同比增长0.8%,时隔7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利润重回正增长。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1—2月份下降0.3%转为增长2.6%,企业当月利润有所改善。

  然而,聚焦泛家居行业,情况却不容乐观。今年前3个月,中国家具制造业营业收入为1459.8亿元,同比下降2.2%;营业成本1215.2亿元,同比下降2.2%;利润总额仅为37.1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40.1%。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营业收入为2041.4亿元,同比下降1.6%;营业成本1861.1亿元,同比下降1.4%;利润总额为53.9亿元,同比下降11.9%。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分析表示,总体看,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延续持续恢复态势。但现阶段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不过,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协同发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下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抓好政策落实、落地、落细,更大程度释放政策潜能,促进工业企业效益持续向好恢复。

  近年来,家具行业经营压力持续加大。房地产行业低迷、消费需求疲软以及劳动力人口减少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家具行业发展面临困境。从上市家具公司业绩来看,疫情后的几年间,亏损企业数量逐渐增加,业绩下滑成为趋势。2024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持续下降,尽管房地产利好政策不断,但根本性复苏仍需时日,对家具行业的拉动作用有限。

  消费者方面,尽管居民存款创新高,但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担忧使消费者购买欲望降低,谨慎消费成为主流。劳动力人口的持续下降,也导致家具行业潜在消费者数量逐年减少,进一步压缩了家具的总需求。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家具企业面临巨大挑战。为摆脱困境,企业需要调整经营策略,如通过设计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寻求突破,提升产品竞争力;聚焦差异化,打造核心竞争力;借助数字化工具提升运营效率等。同时,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家具的个性化、环保化、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也需在产品研发和生产上向这些方向靠拢,以适应市场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