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助“锂”电池扬帆出海

2025-09-01

  近日,在青岛齐默泰科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全神贯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锂电池的组装工作。这批总计805箱、价值14万美元的锂电池设备,依次经过线束组装、电池自动上线、性能测试等一道道严谨的生产环节。经严格质检合格后,它们被封装入库,只等海关关员完成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和监管流程,便将跨越重洋,发往秘鲁。

  “去年,在海关的上门帮扶以及悉心的政策指导下,我们成功攻克了出口锂电池产品时,关于如何申请危包证书、怎样正确选择包装类别等难题。这也让我们得以新开多条产线,产能实现大幅提升。然而今年以来,公司接到的国外订单呈爆发式增长,客户需求极为急切,时间紧迫,货物急需快速出海。”青岛齐默泰科新能源有限公司主管经理孙祥绩在与海关座谈交流时,坦率地道出了企业现期面临的困境。

  青岛海关所属青岛大港海关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迅速行动,第一时间主动与企业取得对接。海关工作人员提前谋划,精心做好货物查验预案。针对该企业货物存放的实际状况,创新实施集中检验、集中出证的工作方式,同时灵活叠加提前申报、预约通关、即报即验等便捷通关模式,全力保障企业货物通关实现“零延时”。

  “多亏了海关推出的这一系列便利化举措,为我们在租船订舱方面争取到了宝贵时间,极大地降低了公司的仓储和物流成本。这让我们对将锂电池产品推向更多国家和地区充满了十足信心。”孙祥绩感激地说道。据统计,今年1-7月,该公司出口锂电池产品共计75万美元,同比增长49.7%。

  在全球范围内,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锂电池凭借其高效、安全、清洁、环保等诸多显著优势,市场需求量呈现出快速攀升的态势。这一市场趋势为中国的新能源生产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众多企业纷纷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全力开拓国际业务。中科深蓝汇泽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便是其中一家颇具代表性的高科技民营企业。该企业长期专注于高比能、高安全固态锂电池的研发、制造与应用领域,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已经深耕了20多年,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成功开发出四代性能卓越的固态锂电池。其产品历经深海、深空、大规模储能、新能源汽车等极端和严苛场景的长期可靠性验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期,我们签订了首笔海外大订单。但由于锂电池属于‘危险货物’范畴,按照规定,出口时必须进行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然而,对于该产品出口的具体要求,我们仍存在诸多疑问。”中科深蓝汇泽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经理辛云川坦言。

  为助力企业顺利打通出口通道,青岛大港海关选派业务专家,全程跟进指导企业办理出口手续和开展产品检测工作。海关专家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技术指导,详细讲解出口锂电池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的要点、运输过程中的特殊要求等关键内容,为企业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持和时效保障,确保产品在检验合格后能够迅速通关发货。

  “我们将继续紧密围绕企业出口需求,积极主动帮扶辖区内的锂电池出口企业降低通关成本。在报关通关、技贸措施解读、危险货物包装要求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助力企业快速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需求,推动更多优质产品走出国门、迈向海外。”青岛大港海关查检四科科长张鸿杰坚定地表示。

  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青岛市出口锂离子蓄电池等锂电池产品数量约达255万个,同比增长幅度高达127%。在海关的有力支持与帮扶下,锂电池产品正乘风破浪,驶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全球化发展增添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