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5-15
据越南水产加工与出口协会(VASEP)消息,2025年第一季度,越南贝类产品(有壳软体动物)对外出口迎来突破性增长,出口总额超6300万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09%。在此期间,中国市场表现格外亮眼,一跃成为越南贝类产品最大进口市场,进口总额超2300万美元,与以往相比,增长幅度接近2000%。
在2025年前3个月里,中国从越南进口的贝类产品种类多样,主要集中在花螺、蛤蜊和扇贝等。其中,鲜活花螺的出口额逼近1600万美元,鲜活蛤蜊出口额近500万美元,冷冻扇贝约300万美元。这些产品凭借新鲜的品质、适宜的价格,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在国内海鲜市场中占据了一定份额。
事实上,近年来越南贝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渐提升。一方面,随着全球消费者对健康、优质海鲜产品的需求增加,贝类产品富含蛋白质、低脂肪且营养丰富的特点被更多人熟知;另一方面,越南凭借自身优越的地理环境,拥有广袤的海岸线与适宜贝类生长的浅海、滩涂区域,为贝类养殖提供了天然优势,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据越南农业与环境部统计,目前全国贝类(主要为双壳类软体动物)养殖面积超4.15万公顷,年产量约26.5万吨。
此次中国市场对越南贝类产品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背后原因较为复杂。一方面,国内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海鲜等优质蛋白食物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贝类作为餐桌上常见且性价比高的品类,市场规模持续扩容;另一方面,受国际局势、部分国家渔业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中国贝类产品进口格局有所变动,越南贝类借此契机,凭借地理邻近、运输成本较低等优势,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面对这一良好发展态势,VASEP也为越南企业提出了相关建议。企业应加强对产品质量、采后保鲜工艺以及可追溯体系的投入。在产品质量上严格把关,从源头的养殖环节,到捕捞、加工、运输等全流程,确保贝类产品符合中国市场对于食品安全、品质的高标准;通过升级采后保鲜工艺,延长贝类产品的保鲜期,保证产品到达中国消费者手中时依旧新鲜;完善可追溯体系,使每一批次产品的来源、养殖环境、加工过程等信息都清晰可查,增强中国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同时,实现养殖流程与检疫措施规范化,也是满足中国市场严格要求的关键因素。规范化的养殖流程有助于稳定产品品质,而严格的检疫措施能够保障产品安全,避免疫病传播,为长期稳定出口奠定基础。
展望未来,若越南企业能够按照VASEP建议落实改进,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在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同时,还有望拓展至中国更多地区,甚至借助中国完善的冷链物流与电商销售网络,将产品辐射至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与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