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05
我国显示产业正以“质量领跑”之姿重塑全球格局:显示面板、显示材料全球市场占有率双双稳居第一,产值规模已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作为数字经济的“眼睛”与人工智能的“窗口”,新型显示产业正借助“AI+”技术融合的硬实力,在全球市场闯出发展新路径。
一、“AI+显示”开启融合新周期,重构交互体验
2025年世界显示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成都首次设立AI与显示技术融合创新专题展区,集中呈现了技术融合的前沿成果,印证我国显示产业已驶入“AI+”发展快车道。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2025)》明确指出,产业正进入“AI+显示”融合发展新周期,各类创新解决方案与研究成果持续涌现。
AI与显示技术的深度耦合,推动人机交互从“被动信息输出”向“主动智能响应”转型。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介绍,AI与显示硬件的集成创新已实现突破性进展:屏幕可根据用户视线自动聚焦画面重点,通过手势控制完成虚拟空间交互,这种智能交互模式正成为行业新常态。展区内的全息智能炫屏通过超高密度LED灯带旋转成像,呈现出数字人弹琴等逼真裸眼3D效果,让观众直观感受技术融合的魅力;京东方蓝鲸AI显示大模型则实现多模态感知与高精度决策,从研发、生产到产品创新全链条赋能提质增效。
在终端应用领域,“AI+显示”的创新形态百花齐放。长虹推出的治愈系AI TV搭载漫反射AI光翼,可随场景智能调节氛围光效;科大讯飞多语种AI透明屏集成星火大模型,解决跨语言交流痛点;影目科技AI翻译眼镜凭借Micro LED技术实现清晰私密显示,还能自动生成会议纪要。这些产品既展现技术融合的广度,更彰显我国在显示应用创新上的领先优势。
二、规模与质量双领跑,全球市场占比持续攀升
“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实现规模、创新与融合的三维突破,完成从“规模领先”到“质量领跑”的关键跨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显示面板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达55%,显示材料市占率达43%,均位居全球首位,产值规模已占据全球核心份额。
产业规模的稳健扩张印证发展韧性。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胡春明介绍,2024年我国新型显示行业产值规模突破7400亿元人民币(约合千亿美元),同比增长12%,全球占比超49%;预计2025年这一规模将接近8000亿元人民币(超1100亿美元),同比增长5%左右,全球占比攀升至近54%。从全球视野看,2025年全球新型显示产值规模将超2000亿美元,带动相关消费规模扩大至8400亿美元以上,我国产业的增长动能与市场潜力备受瞩目。
三、装备国产化突破,筑牢产业链自主根基
在面板产能领跑全球的同时,我国显示产业上游核心装备正加速迈向国产化、高端化,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显著提升。在成都举办的产业大会上,三款应用于8.6代大尺寸OLED量产线的高端装备正式发布,涵盖屏幕薄膜材料涂覆、大尺寸高精度贴合、显示屏封装等核心生产环节。
这一突破为产业发展注入关键动力。胡春明指出,这些国产高端装备的问世,不仅助力实现更大尺寸、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新型显示产品量产,更标志着我国显示装备从依赖进口向自主创新的根本性转变。与此同时,上游材料领域的国产化体系也在加速构建,诚志永华的1Hz液晶材料、杉金光电的OLED车载偏光片等创新材料纷纷亮相展会,与高端装备形成协同发展态势,进一步夯实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从技术融合到产业升级,我国显示产业正以“AI+”创新为引擎、以全链条自主为支撑,在全球市场持续扩大领跑优势。随着Micro LED等下一代技术加速产业化,以及AI交互场景的不断拓展,我国“显示智造”将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劲的视觉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