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8-20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四川外贸保持较强韧性,顶住压力、展现活力。”8月18日,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在发布最新外贸数据时表示。
继上半年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后,今年前7月四川外贸规模持续刷新历史同期纪录:进出口规模突破6000亿元,同比增长3.9%,增速高出全国0.4个百分点。其中,成都作为全省外贸核心,前7月进出口规模近5000亿元,同比增长6.8%,占全省进出口总值逾八成,拉动同期四川外贸增长5.5个百分点,持续发挥“压舱石”作用。成都外贸稳增长的支撑力何在?其发展韧性又该如何解读?
一、企业加速出海:民营主体增势显著,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走进成都天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现代化车间内生产线高速运转。作为国内首家实现海上风电大兆瓦级主轴轴承规模化出口的企业,全球平均每新增3台风力发电机,就有1台的核心部件风电轴承来自这里,其风电轴承全球交付总量已跃居世界首位。
市场主体是外贸发展的核心动能。围绕拼经济搞建设,成都大力实施“立园满园”行动,深化“进解优促”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蓉企蓉品加速拓展海外市场,激发开放型经济活力。如今,成都外贸主体数量稳步增长、业务范围持续拓宽、规模不断扩大,为外贸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前7个月,四川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超8000家,同比增加9.2%。”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指出,今年外贸主体队伍壮大是突出亮点,尤其是民营企业增长明显,彰显外贸内生动力增强。据统计,前7月四川外贸民营企业数量同比增加9.8%,占企业总数的90%,合计进出口2114.5亿元,成为推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开放通道拓宽:航线班列织密网络,物流优势持续凸显
外贸连接国内生产与海外市场,物流体系作为国际贸易“生命线”,直接影响商品流通效率与国际竞争力。
记者从市口岸物流办获悉,目前成都定期直飞的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线已增至81条,数量居中西部第一,基本形成通达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的洲际骨干航线网络,亚洲重要枢纽航点实现全覆盖。今年上半年,成都双流、天府两场共完成货运吞吐量57.2万吨,同比增长22.7%。
与此同时,成都国际班列四向拓展:加大中亚、中老、中非班列开行力度,推动南向、东向班列增运上量,定制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出口方案,构建起覆盖广泛、衔接顺畅的国际物流网络。目前,成都国际班列已形成公共班列、精品班列、定制班列等多元化开行模式,常态化运行线路联通境外126个城市。
日益完善的国际通道网络,有效降低了川货蓉品出口物流成本、缩短流通时间,增强国际竞争优势。无论是电子产品、机械设备,还是特色农产品,均依托顺畅通道打开更广阔国际市场,为外贸稳增长提供坚实货源支撑。
三、出口向“新”攀升:“新三样”增速亮眼,新质生产力引领增长
成都高新综保区是成都外贸发展的“标杆”。今年上半年,该综保区进出口值2673.2亿元,同比增长13.5%,进出口总值继续位居全国综保区第一。经过10余年发展,成都高新综保区已入驻企业80余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集聚众多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龙头,全球超一半的笔记本电脑CPU、iPad产自这里。
“前7月,四川出口产品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趋势明显。”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平板显示模组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8.5%、73.6%、24.6%,新质生产力代表产品出口提速;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外贸“新三样”更是走俏海外,实现出口166.5亿元,同比增长88.7%,其中光伏产品、锂离子蓄电池出口同比分别激增280.9%、1021.3%,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