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7-09
7月3日,印度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4-2025财年印度轮胎出口额达2.5051万亿卢比(约合301亿美元),较上一财年的2.3073万亿卢比增长9%,创下历史新高,展现出印度轮胎产业在全球市场的强劲扩张态势。
市场结构:美国为核心,多区域协同发力
从出口目的地来看,印度轮胎的全球市场布局呈现“以美国为核心、多区域均衡渗透”的特点:
美国作为最大海外市场,以17%的占比稳居首位,是印度轮胎出口的“压舱石”。这一占比既体现了印度轮胎在美国中低端市场的成本优势,也反映出其对北美汽车后市场的深度渗透。
德国(6%)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是印度轮胎进入欧盟市场的重要跳板,尤其在替换胎领域,印度产品凭借性价比抢占份额。
新兴与区域市场表现亮眼:巴西(5%)、阿联酋(4%)、法国(4%)等市场占比突出,其中巴西代表了南美汽车消费增长潜力,阿联酋则依托中东枢纽地位辐射周边,显示出印度轮胎在开拓多元化市场上的成效。
增长动力:成本优势与产业集群支撑
印度轮胎出口的持续增长,得益于多重结构性优势:
成本控制能力:印度拥有丰富的天然橡胶资源(全球第四大产胶国),叠加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使其轮胎产品在中低端市场具备显著价格竞争力,尤其契合美国、巴西等市场对高性价比替换胎的需求。
产业集群效应:印度轮胎产业已形成以金奈、阿格拉为核心的产业带,聚集了MRF、阿波罗轮胎等头部企业,从橡胶加工到轮胎制造的产业链完整度较高,规模化生产进一步降低单位成本。
政策红利:印度政府通过“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等政策扶持制造业出口,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同时借助与东盟、南亚的自贸协定,优化区域市场准入条件。
潜在挑战:贸易壁垒与市场竞争加剧
尽管当前成绩亮眼,印度轮胎出口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
美国关税政策风险:美国近期对汽车零部件加征关税的政策已延伸至轮胎相关领域,作为印度最大出口市场,若关税成本上升,可能直接削弱印度轮胎的价格优势。印度虽计划通过报复性关税应对,但贸易摩擦升级仍可能冲击出口增速。
全球需求波动:欧美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加速,对轮胎的性能要求(如低滚阻、高耐久性)提升,印度在高端轮胎领域的技术积累相对薄弱,若未能及时升级产品,可能在细分市场被欧洲、日本品牌挤压份额。
原材料价格波动:天然橡胶价格受气候、地缘因素影响较大,印度依赖进口补充橡胶资源(约30%依赖进口),成本稳定性面临考验。
总体而言,印度轮胎出口的增长态势,既是其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体现,也反映了全球中低端轮胎市场的需求韧性。未来能否在技术升级、市场多元化及应对贸易壁垒上持续突破,将决定其增长动能的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