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玩具行业深陷“寒冬”:关税阴霾下的节日季危机

2025-07-25

  随着第三季度的来临,美国零售商本应紧锣密鼓地为圣诞节这一全年最重要的销售旺季做准备。然而,特朗普政府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却如同一朵巨大的乌云,笼罩在美国玩具行业的上空,让这个节日季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变数。尽管部分关税政策有所暂缓,但前期政策所造成的影响已然根深蒂固,美国玩具行业正艰难地熬过这场“最冷寒冬”。

  圣诞备货计划被打乱

  今年4月,美国一度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45%的高额关税,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打乱了玩具行业的正常节奏。众多玩具商出于对成本的极度担忧,不得不紧急推迟进口计划。这一举措直接导致供应链严重滞后,原本应早早就位的货物,如今才开始陆陆续续抵达美国仓库。但当下距离圣诞节已时日无多,如此滞后的库存补充,让业内人士忧心忡忡,库存能否满足即将到来的旺季需求,至今仍是一个未知数。

  美国洛杉矶港在今年6月经历了异常繁忙的景象,堪称117年来最忙碌的月份。究其原因,是进口商们为了躲避8月1日新关税的生效,纷纷争分夺秒抢运货物。港口执行董事Gene Seroka指出,这种因关税政策变动导致的“关税拉锯效应”,已然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一方面,库存水平持续下降,零售商们可选择的商品种类大幅减少;另一方面,成本的增加使得商品价格不断攀升,而这些额外的成本最终大概率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消费者在节日季购物时需付出更高的代价。

  主营人造圣诞树和装饰品的Balsam Hill公司,深刻感受到了这场“关税风暴”的威力。公司今年的圣诞产品目录与往年相比,明显更薄,可供消费者选择的产品种类也大幅减少。公司母公司首席执行官Mac Harman坦言:“我们不得不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重新调整订单、供应链以及到货时间上。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我们甚至都不确定哪些产品最终能够顺利推向市场销售。”

  裁员潮来袭

  美国玩具行业对中国制造的依赖程度极高,近80%的产品都源自中国,这也使得该行业成为关税政策的最大受害者之一。据美国玩具协会统计,在过去两个月的时间里,约60%接受调查的玩具企业,由于不堪关税成本的重压,不得不采取裁员措施以维持运营。即便是如孩之宝这样的玩具巨头,也难以在这场风暴中独善其身,宣布将裁员3%。

  行业分析师和专家普遍认为,玩具行业目前仍在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中艰难挣扎。美国玩具协会会长Greg Ahearn指出,关税对行业的严重冲击已然显现,尤其是对中小型公司而言,影响更为致命。中型公司可能会被迫裁员20%,而小企业甚至面临倒闭的绝境。他还特别强调,对进口自东南亚的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已经超出了产品本身所能带来的利润空间,这直接导致一些公司不得不完全取消订单。目前,美国对东南亚国家确定的新关税分别为:马来西亚25%、缅甸40%、柬埔寨36%、泰国36%、孟加拉国35%、老挝40%,中资玩企最为集中的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也分别面临着20%和19%的税率。Greg Ahearn言辞恳切地表示:“这样的税率,绝非我们行业所能承受。”

  产品线减少,库存压力加剧

  面对成本的大幅上涨和进口的延迟,众多零售商为了规避风险,纷纷选择缩减产品线。他们担心过多的库存积压,会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同时过高的定价又会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在新泽西州经营JaZams玩具店的老板Dean Smith,便是众多受影响的零售商之一。由于部分批发成本上涨了20%,他无奈之下不得不砍掉一半的常规采购商品,转而寻找价格更为低廉的替代品。

  随着成本的增加,玩具价格普遍上涨。据美国相关官方部门统计,今年以来美国玩具价格已经上涨了2.2%。孩之宝CEO早前也透露,公司将在今年秋季开始涨价,以应对关税成本的攀升。部分玩具供应商已率先行动,通知涨价,例如Schylling的Care Bears等收藏玩具价格上调20%。

  面对玩具价格的上涨趋势,消费者也开始改变购物策略。市场调研公司Super Awesome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有49%的美国家长计划在10月之前就开启圣诞购物之旅。他们期望通过提前购买,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活动,从而减少年底的支出压力。这种消费者购物行为的变化,进一步加剧了玩具行业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正全方位地冲击着美国玩具行业。从打乱圣诞备货计划,到引发裁员潮,再到促使产品线减少、库存压力加剧,整个行业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这一危机最终也将影响到美国消费者,无论是购物成本的增加,还是商品选择范围的缩小,都将让美国民众切实感受到关税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至于美国玩具行业能否在这场“寒冬”中挺过来,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