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体育用品出口稳增1.56% 健身器材成增长引擎

2025-10-20

  2025年上半年,中国体育用品出口在全球市场需求修复中展现稳健韧性。据海关数据显示,上半年出口金额达149.01亿美元,同比上涨1.56%,延续了2024年(283.96亿美元,同比增长6.77%)的复苏态势。值得关注的是,出口结构呈现显著分化,跑步机、健身及康复器械等品类逆势高增,成为拉动整体出口的核心力量。

  品类分化:健身器材撑起近九成增长

  在主要出口品类中,健身器材板块的表现尤为亮眼,与运动鞋服的疲软形成鲜明对比。具体来看:

  跑步机出口金额达6.98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2.75%,虽在健身器材出口总额中占比14.6%,但增速领跑细分品类;

  其他健身及康复器械出口规模更为突出,金额达27.8亿美元,同比上涨19.63%,占健身器材出口总额的58.1%,成为绝对主力。

  这两类产品的增长贡献度尤为显著。回顾一季度数据,健身器材与跑步机的出口增长合计2.59亿美元,占体育用品全部出口增长额的89.31%,这一强势劲头在二季度得以延续(二季度健身器材出口同比增长8.37%)。与之相对,运动服、运动鞋出口则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运动鞋出口同比降幅超10%,反映出全球消费需求向健康器材倾斜的趋势。

  增长逻辑:需求复苏与技术创新双驱动

  健身器材出口的爆发式增长,源于市场需求与产业升级的双重支撑。从需求端看,疫情期间形成的家庭健身习惯持续释放“长尾效应”,叠加2023年国际市场去库存周期结束,欧美等核心市场需求显著修复,为中国健身器材出口注入动力。以跑步机为例,其智能互联功能与稳定品质深受欧美家庭青睐,一季度出口量已达318万台,同比增长44.94%,主要销往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

  从供给端看,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近年来,健身器材企业纷纷布局智能健身设备、可穿戴技术等领域,通过产品升级摆脱同质化竞争。例如江苏、浙江等地的制造商推出搭载心率监测、AI教练指导功能的高端跑步机,产品附加值较传统机型提升30%以上,成功打入欧洲中高端市场。这种“技术+制造”的双重优势,让中国健身器材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区域亮点:产业集群与新兴市场协同发力

  地方产业集群的支撑与市场布局的优化,进一步巩固了出口韧性。作为体育用品出口核心省份,江苏上半年表现突出,1-5月体育用品及设备出口额达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南京的球类制造商为NBA、欧洲顶级足球联赛供货,前5月足球出口额增长36%;南通企业则通过环保材料创新开拓中东、南美市场,球类出口覆盖18个国家和地区。

  在市场布局上,企业除深耕欧美传统市场外,也在拓展新兴领域。一季度数据显示,跑步机对加拿大出口额环比增长393.21%,健身器材对东南亚、中东的出口增速均超15%,多元化布局有效对冲了单一市场波动风险。

  总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中国体育用品出口的“结构性增长”特征显著,健身器材凭借需求红利与技术升级实现突围。随着企业持续深化创新与市场拓展,体育用品出口有望在下半年延续稳增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