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20
曾以实验室技术为主的固态电池,正加速走向产业化应用,近期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动作频频。10月17日,2025第五届先进电池产业集群论坛在深圳召开,固态电池的发展进程成为参会嘉宾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行业对其“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定位达成普遍共识。
技术演进:从半固态规模化到全固态突破
先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秘书长、欣旺达副总裁梁锐指出,近年来固态电池技术推进速度显著加快。目前锂离子电池的液态电解液占比已从100%降至10%-15%,固态化转型取得关键进展,整个产业正处于“半固态电池加速推广、全固态电池全力攻坚落地”的关键阶段。
从技术价值来看,固态电池是锂电池升级的核心方向。当前锂电池追求更高能量密度时,液态电池的安全性问题逐渐凸显,而固态电池同时具备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能有效缓解续航与安全焦虑。论坛上多位专家表示,过去十余年行业围绕电池安全开展大量研究,当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瓦时/公斤,全固态电解质的重要性会大幅提升——它将有机电解质替换为无机电解质,从根本上解决了可燃问题,安全性显著优于传统液态电池。
近期学术界也传来重要突破:我国科学家成功攻克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技术难题,让电池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此前100公斤电池最多支持500公里续航,如今这一数据有望突破1000公里,为长续航场景应用奠定基础。
产业落地:企业动作频现,半固态先一步规模化
产业界的落地进展同样亮眼,上市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不断推进。
欣旺达在消费类半固态电池产业化上走在前列。截至2025年9月,其消费类半固态电池累计产量已突破800万颗,标志着规模化应用进入新阶段。目前这些产品已广泛覆盖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移动电源、无人机等消费电子领域。回溯其发展路径,欣旺达2021年启动消费类半固态电池技术与产品开发,2024年上半年率先实现规模化量产,形成“研发-量产-应用”的完整闭环。
另一企业北京当升材料也在固态电池材料端发力。10月15日,该公司与山东博苑医药化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结合各自在硫化物电解质、高纯碘化锂领域的核心优势,在固态锂电材料技术开发、产品供应、市场推广及股权投资等方面展开长期合作,从上游材料端为固态电池产业化提供支撑。
协同破局:产学研联动应对全固态挑战
尽管半固态电池已实现规模化,但全固态电池大规模商业化仍面临技术瓶颈。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分析,当前全固态电池主要面临“固-固界面接触与稳定性差、离子传输效率较低、材料制备难度大”等问题,产业界正像当年攻克液态锂电池技术一样,集中力量突破这些难点。
“产学研”协同成为加速成果转化的关键路径。企业端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欣旺达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9.24亿元,同比增长35.23%,并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在电池技术与材料领域开展联合研发,重点推进固态电池等前沿产品开发;宁德时代上半年研发投入达100.95亿元,同比增长17.48%,通过全球六大研发中心与智能化开发平台,快速筛选材料体系、推进电池设计,依托工程化与供应链能力加速新技术商业化。
张孝荣表示,当前固态电池产业呈现“半固态与全固态双线并行”的格局,头部企业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随着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升级与技术迭代,固态电池有望推动新能源领域进入更安全、更高效的发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