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口岸前7月锂电池出口增12.1%,“含新量”提升彰显外贸韧性

2025-09-08

  今年以来,上海外贸出口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作为外贸“新三样”重要组成的锂电池,凭借安全、清洁、环保的特性,出口长期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

  锂电池出口前需经过严格检测,在上海海关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送检的锂电池正接受多维度“极限测试”——现场通过模拟运输过程中可能遭遇的跌落、撞击、振动、高低温等极端场景,对产品性能进行全面核验。据了解,出口锂电池需通过3大类8项核心测试,全部达标后方可获得出海“通行证”。

  当前,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国际市场对锂电池的需求大幅增长。在上海浦东某储能产品生产车间内,自动化流水线上的电芯正有序完成组装工序,组装成型的一排排锂离子电池组经打包后,再通过海关检验鉴定合格,最终装车发往全球各地。该企业关务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全球可再生能源需求持续攀升,带动公司储能产品出口至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澳洲、北美洲及亚太部分国家的市场份额已处于领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锂电池属于危险货物,尤其在高温季节,对运输条件要求更为严苛。为保障出口顺畅,上海海关创新监管模式,通过优化流程、简化环节等举措,将锂电池通关时长压缩80%以上,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上海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上海口岸锂电池出口额达860.9亿元,同比增长12.1%。除锂电池外,同期上海口岸工业机器人、高端机床出口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附加值较高的储能电池在锂电池出口中的占比显著提升。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占比的提升,进一步凸显了上海外贸的强劲韧性与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