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24
一、高温冲击全域蔓延,农食系统全链条受损
极端高温对农食系统的破坏已覆盖农牧业、渔业等核心领域,造成多维损失。全球约12.3亿人的生计直接受威胁,农业劳动者高温作业死亡风险显著上升,2021年全球因极端高温损失4700亿工时。作物层面,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玉米、小麦等主粮产量将下滑4%至10%,水稻等作物关键生长期遇热应激也会减产,同时高温加剧土壤盐化、水资源短缺,进一步侵蚀生产基础。
二、风险趋势持续恶化,传统应对机制失效
气候模型预测显示,极端高温对农食系统的损害将逐步加重,已从单一气象风险升级为复合性危机。干旱与极端高温叠加,让传统风险管理措施难以招架,直接冲击作物产量、牲畜生产力与生态系统功能,进而影响粮食安全、营养供给和生物多样性。在东南亚等粮食主产区,高温还会与风暴、盐碱化等问题交织,导致耕地面积缩减,区域粮食安全承压。
三、科学施策筑韧性,多维协同破局危机
应对高温风险需以科学为支撑,构建农食系统可持续韧性。短期可推广可持续灌溉、耐热作物培育等适配技术,借助高精度气候模型强化风险预警。长期需推动跨国协同,建立区域粮食应急储备与水资源合作机制,将高温风险纳入农业规划。同时应推进主食多元化,完善冷链物流与仓储建设,减少供应链损耗,通过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实现农食系统适应性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