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化工“绿色通道”畅通上合组织国家出口

2025-09-22

  日前,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75吨精己二酸,经重庆海关所属涪陵海关属地检验合格后,通过江海联运方式顺利出口印度。今年1—8月,涪陵海关辖区企业向上合组织其他国家出口货值共计13.1亿元,其中化工材料类产品占比达74.4%,重庆华峰精己二酸出口货值达1.4亿元。

  化工产品作为重要生产原料,企业对通关时效要求较高。涪陵海关推进"批次检验"改革,大幅缩短商品检验周期,实现"即报即查、即检即放"。以环己酮为例,在"批次检验"模式下,试点企业同一批次货物首次出口查验后,后续货物可直接申请电子底账分单,免于现场检验。今年1—8月,涪陵海关应用该模式监管出口环己酮2.7万吨,现场查验率下降95.5%。

  为进一步培育产业优势,涪陵海关围绕重点产品和企业开展自贸协定政策宣讲,推广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并以智能审单替代人工审核,大幅压缩签证时间。今年1—8月,已为出口上合组织其他国家的属地企业签发优惠原产地证书93份。

  "政策带来的最大变化是通关效率的飞跃。"重庆华峰出口负责人宋海表示,"海关实施风险分级管理,简化了'批批检验'流程。现在非首批产品可当天获得底账,仓储物流成本下降23%,订单交付周期大幅缩短。原产地证书的使用也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这一系列措施不仅提高了企业出口效率,也为涪陵化工产业开拓上合组织国家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展现了海关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