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12
“十四五”时期,中国橡胶行业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在产业规模拓展、技术创新突破、结构优化转型及国际化布局等关键领域取得亮眼成果,为行业后续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从具体成效来看,其一,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相较于2019年,2024年我国橡胶行业利润增幅达62.8%,规模以上橡胶制品企业数量增加26.3%,行业营业收入提升18%,出口交货值增长40.2%,子午线轮胎产量亦实现36.7%的增长,全行业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局面。其二,技术创新成果持续涌现。生物基橡胶在节能降碳方面发挥显著作用,生产设备迭代升级加速,例如传统蒸汽硫化机逐步替换为电硫化机,推动生产环节向低碳高效转型。其三,产业升级进程不断提速。行业加速淘汰中低端产能,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产品附加值与生产效率同步提升。其四,国际化布局逐步深化。越来越多橡胶企业通过海外建厂拓展全球市场,主动适配国际需求变化,出口规模稳步扩大,全球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
不过,行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在经历一段时期的快速增长后,当前橡胶行业首要面临的问题是产能扩张过快,中低端产品结构性过剩矛盾突出,行业内部竞争加剧,“内卷”现象严重,导致利润水平波动较大。作为橡胶工业核心产品的轮胎,其出口量占比超过50%,而近期国际市场频繁出台的反倾销、反补贴政策,给我国橡胶行业尤其是轮胎企业带来巨大压力,天然胶、合成胶、助剂、炭黑、钢帘线等上下游产业链环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此外,在军用、医用等高端橡胶领域,我国天然橡胶进口依赖度较高,特种合成橡胶生产还存在关键技术瓶颈,制约了行业向高附加值领域突破。
基于当前行业现状,“十五五”期间,我国橡胶行业明确将绿色低碳、智能化、高端化、国际化作为核心发展方向,并制定四大关键举措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一是全力推进绿色低碳转型。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以及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国际政策的实施,橡胶相关产品面临更高的环保要求。这就要求橡胶企业深入践行ESG(环境、社会及治理)理念,推动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回收的全产业链绿色改造,主动适应国内外低碳政策,以绿色转型助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加速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生产端方面,推动自动化生产向智能化转型,引入智能装备、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实现橡胶制品生产全流程的精准调控与高效协同;产品端方面,聚焦智能化创新,紧跟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无人化的发展趋势,重点攻关智能轮胎等高端产品,研发具备路面硬度感知、数据传输功能的智能化橡胶制品,强化与终端装备控制系统的适配能力。同时,鼓励企业在配方研发、结构设计等核心环节应用AI技术,借助数据建模与智能分析提升研发效率,以全链条智能化构建行业技术优势。
三是攻坚产业高端化发展。重点提升天然胶、合成胶等基础原材料的高端产品占比,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加强橡胶行业上下游协同,促进产业链各环节深度融合及产学研用跨界合作,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攻克特种合成橡胶等关键技术难题。行业协会将搭建创新协作平台,整合创新资源、加速成果转化,通过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我国橡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全球话语权。
四是深化国际化布局与品牌化建设。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橡胶企业需主动突破贸易壁垒,通过海外建厂、跨国合作等方式构建全球化发展格局,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同时,以提升产品价值为核心,聚焦品质提升与研发创新,夯实产品竞争力;打破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将服务理念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培育具有国际认可度与核心辨识度的中国橡胶品牌,实现从“产品出口”到“品牌出海”的战略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