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模式大变革,数字医疗风口在即,2023发展趋势如何?华诚进出口数据观察报道

2023-02-01

       近十年来,我国数字技术的大发展带动了数字医疗的发展,并已打下坚实的信息化基础。数字医疗已逐渐开始在医疗干预中发挥作用,即将迈向更高阶的模式颠覆。

  我国数字医疗具有巨大潜力,目前,信息化基座已完成,正单纯的服务和管理向更加核心的诊断治疗等领域演进,华诚进出口数据观察报道。

  政策对于数字医疗的促进非同小可,目前,我国已逐渐打造出一系列具有行业纲领性和指导性的中央及地方政策为行业发展指引方向。

  这些政策将在“十四五”期间将推动“普惠民生”为核心的数字医疗加速推进,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卫生医疗体系,并同步建设智慧生态医疗。同时,数字医疗上较为领先的地方也根据实际,在中央给定的框架下提出自己的目标、创新做法或是试图打造的“亮点”。

  2022年,无论是数字医疗的审批监管,市场规模还是投融资都迎来大爆发。截至2022年11月,NMPA共发出了25张AI三类证和30张符合数字疗法定义的二类证,无论AI三类证或是数字疗法医疗器械皆是获批最多的一年,华诚进出口数据观察报道。

  数字医疗在2022年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数字技术上的突破逐渐使数字医疗进化出越来越多的临床适应症及应用场景。

  一、数字医疗代表什么?

  在不同的具体背景下,数字医疗定义会有所区别。

  一般认为,数字医疗是把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于整个医疗过程的一种新型医疗方式,是公共医疗的发展方向和管理目标。根据具体的情况,数字医疗覆盖的范围可大可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最广义的数字医疗甚至可以涵盖包括患者、医疗服务提供方、学术研究机构、支付方、政策制定及监管方、药械行业等医疗参与各方在其业务流程中对数字技术的应用。

  简单而言,任何与医疗健康沾边的数字技术在这种定义中都属于数字医疗,比如,药械企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又或者学术研究机构临床研究的数字化。

  不过,这种宽泛的定义除了在极个别宏观场合应用,在需要深入研究的场合并不适合。因此,研究主体一般会根据具体的需要决定数字医疗定义的覆盖范围。

  在早期阶段,数字医疗更多被认为与电子医疗(eHealth)相当,即代表了信息及通信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移动医疗(mHealth)的概念也被加入其中,即包含了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目前,数字医疗包括eHealth和mHealth,并将对大数据应用和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数字技术也包含进来。

  美国斯坦福数字健康中心(The Stanford Center for Digital Health)认为数字医疗包含5类数字医疗技术:

  1.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机器学习(ML——Machine Learning)及包括深度学习、影像处理及高级分析等各种人工智能算法;

  2.医疗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包括电子健康记录系统(EHR——Electronic Health Record)在内的数据管理系统;

  3.包括SaaS平台、基于云的软件工具和社交应用在内的移动应用和网络应用;

  4.包括远程医疗、患者参与和医患互动在内的新兴临床护理模式;

  5.包括可穿戴设备、传感器和其他物联网硬件设备。

  二、数字医疗的四个阶段

  基本而言,数字医疗主要体现在医疗设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医院管理的信息化、医疗服务的便利化及个性化四个方面,大体上可划分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医疗模式变革四个阶段。

  1.0阶段

  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为核心,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对医院的人财物资源进行调配的HIS(Hospital lnformation System)是最先被引入的信息系统在当时,国内医疗信息化行业尚处于空白。

  具有实力的医院信息科通常根据需求自写软件。发现了巨大市场的部分企业开始针对医院信息化需求开发产品并飞速成长,大量医疗信息化公司就此涌现,以专业化的方式解决医院财务、医嘱问题。

  初期,企业乐于展示系统的独特性,后期逐渐转向营销,努力提高GUI界面与产品包装的吸引力。在1.0阶段,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初具雏形。

  2.0阶段

  到了世纪未,我国经济科技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医改的深入以及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对医院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信息化的重点从管理层面转移到业务层面,帮助实现患者诊疗环节全流程信息化和各医技科室信息化的CIS(临床信息化,Clinicallnformation System)被引入医院。

  信息化厂商开始在医生工作站、检验报告系统和影像系统等CIS系统中开始新一轮开发和推广医疗信息的交互逐渐成为医企双方的关注重点。

  另一方面,临床系统加速开发医疗信息化开始逐步专科化,需求也开始分化,市场规模激增。从这一阶段开始,医疗IT企业逐渐取得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权。

  3.0阶段

  在这一阶段,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完成,但由于CIS下属子应用系统来源不同,接口规范不一导致各系统间缺乏接口,形成众多数据孤岛。这也直接导致了医院内部“信息孤岛”的产生。

  3.0阶段的集成系统应运而生。医疗信息化企业开发出集成平台,将不同的医疗子系统进行对接,整合不同系统的数据。

  其目的在于实现内院信息集成,提升院内交互效率。整个医院的信息化系统直到这个阶段才算完成整体体系,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医疗机构存在的信息孤岛并未完全得到解决。

  4.0阶段

  随着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及其系统在其他领域应用中展现出的巨大潜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逐渐开始转移到区域医疗信息化(GMIS,Globe Med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承建的形式,各地开始探索以区域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通过网络将医院内部与外部平台连通,建立面向病人、医院及卫生行政部门的信息系统。

  区域医疗信息化希望通过云上统一的架构和标准,将一个个信息孤岛逐步打通,并将这些沉睡的数据整合到一起,形成海量的数据库。这一阶段目前仍在进行中并已通过数据集成和利用不断涌现出创新的临床应用。

  与此同时,院内服务和管理的智能化程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通过政策引导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通过几十年来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数字医疗基本完成了数字化和网络化,在某些细分领域也在逐步实现智能化。一个坚实的数字“底座”基本成型。

  基于海量医疗数据的积累和利用,我国数字医疗也开始越来越从管理和服务等医疗边缘向治疗诊断等核心领域切入,华诚进出口数据观察报道。

  基于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以及人工智能结合物联网的智能诊断设备(如可穿戴设备)在近年来进展神速,被广泛用于进行卫生医疗系统的精细管理及帮助医生临床诊疗等。

  三、数字医疗行业未来发展前瞻

  数字医疗主要体现在医疗设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医院管理的信息化、医疗服务的便利化及个性化四个方面,大体上可划分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医疗模式变革四个阶段。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递次实现,医疗模式变革有了相应的基础。通过量变最终实现质变,医疗制度和服务模式将得到改变,服务质量也将得到提升,当前阶段理想的数字医疗也将得以实现。

  数字医疗可以按照下游客户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要面向普通消费者(To C),另一类主要服务于企业或政府单位(To B或To G)。在国家“互联网+”医疗的政策倡导下,2015年至2016年曾出现数字医疗投资高峰;后因落地模式不成熟、盈利能力差,2017年至2018年该赛道处于低谷;2019年至2020年,互联网巨头的强势布局和新冠疫情带来的政策突破,带来数字医疗投资新潮;2021年起,数字医疗投资机遇扩散至头部、腰部甚至初创企业。在数字医疗领域,医药电商和在线诊疗赛道最为活跃,吸纳资金量级更大,2013年至2021年上半年累计交易规模分别为481亿元和291亿元。

  目前,通过多年持续的政策引导,我国已经在数字医疗上营造出良好发展环境,实现了对相关行业人才培养及企业发展的支持,华诚进出口数据观察报道。

  中央政策主要具有行业纲领性和指导性的特点,以为行业发展指引方向。我国数字医疗建设规划呈现阶段性特点,与“五年规划”密切结合,围绕规划形成一系列宏观政策。在“十四五”期间,政策则将推动“普惠民生”为核心的数字医疗加速推进,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卫生医疗体系,并同步建设智慧生态医疗。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在我国已形成共识,其中,数字医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围绕“十四五”规划中数字医疗相关领域的落实,我国中央政府在2022年也颁布了多条相关政策,如《“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卫生健康标准化工作规划》和《“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等一系列中央政策。

  除了围绕“十四五”规划的宏观政策,包括卫健委、中医药局、药监局和医保局等医疗行业的主管部门也需要就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就数字医疗所涉及的人工智能、信息化和数字疗法等领域发布包括具体规章、制度及标准在内的支撑政策,以实现相应的管理职能并推动数字医疗不断发展。

  据华诚进出口数据观察报道,以目前的发展势头,未来互联网医院的数量将持续扩大。行业规模方面,2019年时我国数字医疗服务市场规模为232亿,到2030年则预计超过7000亿,期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高达37%。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其中任何观点均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平台亦不对其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您发现文章中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