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携手创新 共拓低碳建筑未来

2022-06-30

  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学会与英国国际贸易部23日线上联和举办“中英携手创新,共拓低碳建筑未来研讨会”。会议中,中英两国建筑领域专家将共聚一堂,分享各自在低碳建筑、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设计与研发创新领域的实践与思考,探讨中英两国在“双碳”背景下如何携手创新,共同开拓低碳建筑的未来。

  英国助力世界减少碳排放

  英国建筑研究院集团执行总裁沙米尔哥尔玛(Gillian Charlesworth)表示,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下时代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全球范围内实施了一系列碳减排的举措。“实际上,碳减排不仅限于汽车和电力行业,建筑行业在此领域中也同样具有巨大潜力。”

  在沙米尔哥尔玛看来,实现碳达峰的关键在于完成碳预算的目标,所以他们立足于零碳排放的建筑视野,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针对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南,这为英国建筑行业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不仅如此,沙米尔哥尔玛还指出,他们也会经常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因为在分享和交流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很多不同国家的经验,大家互相学习、互相理解的过程,能够帮助零碳排放建筑的概念在全球得到进一步实现。”

  中国同世界碳减排共进退

  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伟表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今天,历时三十多年,中国在建筑行业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超低、近零能耗的发展道路,从最初的建筑节能迈向如今的“碳双控”。

  在徐伟看来,中国的零排放和国际惯例的表述相同,不仅统计了全球主要标准,并以此对建材生产建造和运行阶段的供暖以及建筑全生命期的后期拆除都进行了调整,意图从建材的生产制造到建造,再到运行、拆除的全过程逐渐实现零碳建筑。

  “中国目前已从建筑节能迈向了能源和碳排放双控阶段,我们依据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面积和能耗强度,建立了一个建筑领域中长期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绿色模型,长期兼顾建筑能效和电网零排放,以求在2060年实现建筑的碳中和目标。”徐伟说。

  英国企业在设计领域净零耗的实践

  活动中,英国皇家注册建筑师比尔邓斯特(Bill Dunster)提到,建筑节能不仅要在后期大幅投入减碳排放,更重要的是在设计建筑时就做好同步的低碳设计。

  “在1992年,我们就设计了一个符合低碳发展理念的建筑,随着建筑项目的落地,我们一直在积累经验,也在不断学习、改进、发展。现在我们可以运用3D等技术模拟碳足迹对环境带来的影响,甚至利用一些技术预测建筑周期、了解建筑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衡量建筑在碳排放各个方面的细节和信息。”比尔邓斯特说。

  他认为,在建筑伊始就做好低碳设计尤为重要,同时,在建筑中也要注意融入低碳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的改变,也是真正拥抱未来的方式。未来,他期待能与中国进行更多合作,也希望中国能够提供更多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低碳产品。

  中国建筑企业对可持续性发展的践行

  活动现场,香港置地集团中国物业发展及投资助理总经理陆斐介绍,香港置地公司在绿色建筑领域展开了积极探索,通过提升维护结构、加强气密性、光伏发电和机电能效提升、热回收等手段,使上海徐汇滨江E地写字楼成为了上海首个获得3%容积率奖励的超低能耗公共建筑。与此同时还开发了重庆光环屋面太阳能光伏系统和武汉住宅屋面太阳能光伏系统,将可再生能源融入建筑项目。

  在陆斐看来,应对气候变化要减少碳排放,与此同时,气候变化本身也会对建筑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在项目中她主张提高建筑韧性,对幕墙、空调设备和车库排水都进行可以适应气候变化的调整。

  她还强调,在地文化对建筑产生着深远影响,因此,致力于建筑节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在地文化的保留,尊重每一个城市的历史记忆。

  “武汉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所以在武汉的建筑项目中,我们对汉口的文化缩影及荆楚民居城市空间进行研究,使其与建筑规划相结合,创造出不同尺度的空间节点。”她补充说。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其中任何观点均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平台亦不对其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您发现文章中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