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数据显示,血氧仪热度将降,家用医疗设备风口正起

2023-02-02

        从血氧仪到制氧机、呼吸机,其背后所指向的,是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健康诉求,以及由此带来的一个庞大的家用医疗器械市场。

  家用医疗器械指在家庭场景下以检测、治疗、康复保健为目的医疗器械,和医用医疗器械相比,具有简单易用、体积小巧等特点,主要产品包括前面提到的制氧机、家用呼吸机、血压计、血糖仪、轮椅车等等。

  据华诚进出口数据观察报道,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533.3亿元增长到2021年1025.3亿元,2017-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16%。随着慢病人口、老龄人口的增长,以及居民消费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将进一步下沉,触及触及更多消费者,为市场带来持续的增长动能,预计家用医疗器械市场2026年将达到1783.6亿元,2021-2026年CAGR为11.14%。

  有分析人士认为,而随着疫情防控的进一步优化,“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将会是接下来一段长时间的主要目标,而这可见的将为家用医疗器械带来新一轮的增长动能。

  血氧仪的热闹又能持续到几时呢?

  近期“沉默性缺氧”反复被媒体提及,这是指老年人感染新冠后可能出现对缺氧反应迟钝,存在延误治疗风险的现象。在各地陆续迎来感染高峰的当下,我们也的确见识到了COVID-19对老年人的杀伤力,很多人迫切希望能对血氧水平进行实时监测,家用的便携式血氧仪也就成了继抗原和布洛芬之后又一个被买爆的品类。

  由于血氧仪技术门槛不高,国内厂商自然是很多的。根据药监局公开信息,目前国内共下发了77个血氧仪批号,其中指夹式有24个,不乏康泰医学、鱼跃医疗和乐普医疗这些上市公司的身影。

  单价不高,友商众多,其实血氧仪长期以来在各家公司的业务中并没有那么重要。康泰医学2019年血氧仪卖了168.75万台,仅占营收的28%,毛利率也只有36%,甚至低于公司整体毛利,华诚进出口数据观察报道。

  万万没想到,2020年突然爆发的COVID-19点燃了血氧仪市场,康泰医学当年爆卖1560万台,是2019年的8倍之多,其中78%都是外销。且毛利率也高达56.5%,实现了收入利润双丰收。其他厂商收入也多出现井喷,血氧仪领域另一巨头---红日药业(300026)旗下超思电子的相关产品销量同样在千万台级别。

  不过爆发性的需求来得快去得也快,据华诚进出口数据观察报道,其2021年的血氧仪销量就迅速回落到了1000万台,营收同比下降47.75%。2022年半年报未列示具体销量,但血氧类产品给出了1.54亿元的收入数字。如果我们按2020年1560万台实现8.8亿元营收计算,今年上半年销量应在275万台左右,和前两年相比大幅滑坡,应是造成公司整体净利润下降近40%的主要原因。红日药业的情况也差不多,其他上市公司虽然多未单独列示血氧类产品业务,但估计都算是坐了一趟过山车。

  所以说,从未经历过大规模疫情冲击的国内当然一时会有爆发性需求,这也必然会反映在厂商业绩里。但家用设备类产品消费周期很长,恐怕在经历短期提振后还是会掉头向下的。这也是多家公司在回复投资者会不会扩充产能的问题时显得普遍谨慎的主要原因,毕竟2020年很多企业盲目上马口罩、额温枪项目结果赔哭的样子还殷鉴不远。

  抗原已经不再紧俏,买布洛芬也不难了,你说血氧仪的热闹又能持续到几时呢?

  家用医疗设备渗透空间广阔

  需求当然总会趋缓,不过我们也不必只盯着这一时得失。在感受过新冠病毒贴脸冲击后,单价不高的血氧仪预计会成为很多人的常备品,而这个品类的市场容量也会在更高的基数运行。

  此外,随着政策的实质性转向,通过配置家用医疗设备来随时监测健康情况显得更加必要。故而在笔者看来,血氧仪的这波爆卖更大的意义在于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家用医疗设备市场教育。目前国内在这一块的消费很有限,且集中在血压仪等个别传统品类上。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各类家庭医疗设备渗透率都要远高于中国,血氧仪能达到60%-70%,由此看来提升空间不小。

  总的来说,对血氧仪本身的市场前景,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投资者,我们都别被一时的热闹冲昏头脑。

  不过虽然血氧仪热大概率会很快退潮,但整个家用医疗设备领域的扩容或许才刚刚起步。

  根据天猫健康发布的《2021中国互联网家用健康器械趋势白皮书》,线上家庭医疗器械市场稳步增长,消费者需求向更加前置的主动“监测与预防”迭代。

  天猫健康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以前,线上器械规模主要由院线衍生的家用治疗检测类器械为主,对比近两年,我们发现健康防护类的商品数,在排除疫情相关商品的情况下,仍然同比增长了近一倍。”

  “监测与预防”逐渐成为消费者健康消费的首要诉求,同时,家庭健康需求进一步精细化,多元生活需要各类产品的适配,从而达到“自我疗愈”“精准呵护”。

  多种疾病检测场景逐渐由医院体检转向日常居家自检,家用检测市场拥有强大活力。在今年以前,血糖、血压检测最受消费者关注。

  可见,近期血氧仪“断货+涨价”也不仅仅受新冠病毒感染检测驱动,更深层次的,依然是消费者健康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放大。在疫情中养成的自我监测防护习惯,推动家用医疗器械渐渐成为必不可少的“装备”;消费习惯仍在持续的养成中。

  进出口数据显示,从全球市场来看,正常医疗器械和医药的市场规模比例大致为0.5:1,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该比例上升至1:1左右,即医疗器械和医药规模类似、均衡发展。而在国内,我国药品和医疗器械人均消费额比例仅为1:0.35。

  进出口数据显示,早在2000年,日本开始实施介护保险制,医疗器械(包括家用)可进行租借,保险报销比例高达90%,极大促进了器械的使用率和消费体量。此外,家用医疗器械和药无分轻重,在生活中应相辅相成,离开药品,器械无法充分发挥价值,而离开器械,药品无法满足多样性的健康需求,因此,在欧美很多国家,家用医疗器械和药品同等重要,并出台了各类给养政策。

  因此,与国外市场相比,家用医疗器械的普及率持续提升,除了须学习日本血氧仪的技术与商业化领先优势之外,政策面的支持保障度提升也将成为关键决定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早期的家用医疗器械市场一直被国外品牌垄断,到了近年,国内品牌逐步崛起,在这其中,除了像鱼跃医疗、三诺生物、九安医疗等专业医疗设备企业,也有不少来自家电领域的跨界玩家,据不完全统计,在跨界医疗领域的赛道上,已经齐聚了包括美的、格力、海信、TCL等众多头部家电企业。

  分析人士认为,家用医疗器械产品将会日益成为人们刚性需求,这是全民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目前来看这一速度正在不断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