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差异成品油市场呈现新变化 华诚进出口数据观察报道

2023-01-13

  华诚进出口数据观察报道,受疫情和国际局势影响,国际市场原油、天然气、煤炭等大宗能源物资价格大幅上涨,成品油市场也受其影响价格宽幅震荡。在国内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明显加剧的背景下,国内成品油市场经营面临较大挑战。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召开2022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分析行业面临形势、现状和发展趋势,积极寻找成品油市场新的发展机遇,推动成品油市场健康发展。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演进,“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层出不穷,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今年以来,受疫情和国际局势影响,国际市场原油、天然气、煤炭等大宗能源物资价格大幅上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行业运行带来较大影响,国内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明显加剧,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多次上调,交通运输成本大幅提升,下游原材料采购成本显著增加。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前5个月营业成本同比上涨超20%。

  炼油产能过剩成品油持续增产

  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原油和成品油产量保持增长,全国原油产量同比增长4%,成品油产量同比增长1.7%,其中汽油产量同比增长0.2%、柴油产量同比增长15.6%。

  当前,我国炼油产能在全球处于最高水平。据进出口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首次成为全球第一炼油大国,炼油能力9.1亿吨,在全球炼油能力中占比18%,超过美国的9.07亿吨。但今年上半年,我国炼油装置的产能利用率只有71%左右,远低于全球90%的平均水平。我国炼油产能相对国内成品油市场呈结构性过剩状态,这是不容忽略的客观事实。数据表明,我国已建成的炼油产能尚未充分发挥效能。与此同时,我国成品油出口量在“双碳”政策背景下正逐步减少出口配额。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成品油需求旺盛,美国、西欧、新加坡三大成品油市场价格创新高。疫情得到缓解后,欧美迎来出行高峰,亚洲成品油市场需求也同样坚挺。但因前几年炼厂转型升级、炼油大国供应减少等,全球成品油市场供需趋紧。供不应求的局面使得国际成品油价格居高不下,随着经济逐步恢复,海外炼厂开工率目前基本处于反弹至高位运行阶段,美国、印度等国家的炼油装置正开足马力生产。

  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石油石化行业也遇到消费收缩的问题。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1~6月我国油气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1.4%,基础化学原料和合成材料表观消费量分别同比下降0.3%和6.7%;房地产、汽车、纺织、建材、轻工等石油和化工行业产业链下游增长放缓,对石油石化行业消费需求支撑作用减弱。当前,开拓国际贸易市场、扩大有效需求是摆在全行业面前的首要任务。

  长远来看,在国内炼油产能过剩的背景下,石油石化行业应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炼油项目审批,在供给和需求基本平衡的条件下,坚持炼化一体化发展,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化、差异化发展路径,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效益水平。

  船燃市场供不应求低硫船燃炙手可热

  自2020年国际海事组织实行“限硫令”以来,全球船燃市场整体呈现供不应求,各区域市场趋向两极分化,低硫船燃成为主要供应产品,全球低硫船燃资源供应产地更加集中。7月29日,中国石油流通协会统计进出口数据显示,中国石化燃料油公司2021年船加油经营规模比上年扩大25%,增速居全球十大船加油企业首位,成为世界第五大船加油公司,低硫船燃就是其主要经营产品之一。目前,该公司供应中国石化自产低硫船燃量占全国低硫船燃产量的60%,国内保税船加油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稳居国内第一。

  近几年,我国低硫船燃生产情况是全球市场最为关注的。与新加坡相比,在国内国外双循环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国产低硫船燃资源有力维持了市场稳定供应,保障了我国外贸船舶的用油需求。我国船供油市场的供应主体主要以中国石化燃料油、中国船燃、中海燃供、中国石油燃料油、中长燃等企业为主,市场份额占93%以上。

  我国船供油市场的增长潜力很大,低硫船燃品质优势渐显:国产资源黏度平稳,便于船舶使用时的温度控制;硫含量控制标准优于国际海事组织要求,可有效规避因品质波动导致的合规风险;稳定性、兼容性强,能优化客户产品选择策略;调和组分优良,无化学品污染风险。船东普遍反馈,中国炼厂生产的低硫船燃稳定性好、使用性能安全可靠,产品品质值得信赖。

  低硫船燃资源的国产化对我国船供油市场的影响非常显著:一是保障了全球航运供应链稳定。中国炼厂产能的释放,为疫情期间全球航行船舶提供了更多的供应保障,有力保障了全球航运市场的稳定。二是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炼厂生产的保税低硫船燃作为出口型产品,有效助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三是促进我国港口全球影响力显著提升。低硫船燃的发展带动了国内全产业链的发展,推动船供油规模不断扩大,积极融入各沿海自贸区发展,加快了中国港口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四是推进船供油专业化、规范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在市场逐步放开的环境下,加强行业引领,我国企业船供油品牌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

  目前,国内部分炼厂已经把低硫船燃作为主要的炼油产品之一。在前期开发过程严格的台架和行船试验基础上,中国石化等企业已将低硫船燃纳入公司整体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产品质量,对于保障航运安全意义重大。

  润滑油产业亟须迈向高端化、规模化

  润滑油是工业设备的“血液”。创新发展工业润滑技术,是助力工业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对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替代是大势所趋,终端用能行业对大部分成品油的需求进一步下降,但工程机械、汽车等行业对润滑油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据进出口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润滑油市场,年总产量约800万吨。目前,国内润滑油市场既有众多国际品牌,也有逐渐发展成熟的民营企业,整个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不可忽略的是,国内润滑油行业依然存在国产化率不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弱等问题,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是润滑油行业的主要矛盾。尤其是民营润滑油企业国际化进程缓慢、创新能力普遍不强。全行业亟待转变发展方式,从低价低质抢占市场逐渐走向高品质竞争。

  首先,优化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是市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润滑油行业要加大科研投入,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打造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的新动能,推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最后,推进我国基础油行业标准化建设。目前,我国并未颁布有关润滑油基础油行业的国家标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等央企实行一体化经营,各自制定润滑油基础油标准并在分公司、炼厂执行;壳牌、与国外公司联系密切的厂商使用API(美国石油学会)的基础油分类标准《API-1509》;其他厂商根据自身的专利技术、生产工艺特征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标准。标准化的落实可以促进社会资源整合、社会效率提升、降低交易成本、推动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