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出口逆势上扬,电动化、智能化持续突破,中国汽车驶向全球市场“新蓝海”

2021-07-23

近日,中国汽车产业交出了2021年的“期中”答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6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56.9万辆和1289.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4.2%和25.6%,与2019年同期相比,产销同比分别增长3.4%和4.4%。

这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中,汽车出口的数据格外亮眼。

今年6月,汽车企业出口15.8万辆,环比增长5.0%,同比增长1.5倍。其中,乘用车6月出口12万辆,环比增长3.7%,同比增长1.7倍;商用车出口3.9万辆,环比增长9.2%,同比增长1.1倍。本月新能源汽车出口贡献度为11.1%。

今年1-6月,汽车企业出口82.8万辆,同比增长1.1倍。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63.1万辆,同比增长1.2倍;商用车出口19.7万辆,同比增长1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分析指出,上半年汽车出口量增加,主要与国际市场恢复、中国品牌汽车竞争力提升、车企海外布局更为全面以及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等因素有关。

“各个海外市场的疫情逐渐缓和,疫情之后出行需求激增,汽车市场也成为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在这种行情下,早在去年就恢复产能的中国车企占据了一定优势。”许海东说。

汽车出口逆势上扬,体系布局成关键推动力

“疫情期间开拓海外市场,是一个危中寻机的过程。”2020年8月,上汽欧洲公司副总经理兼上汽法国公司总经理刘新宇背起行囊,前往法国巴黎,肩负起上汽开拓法国市场的重任。

初到巴黎时,刘新宇的团队仅有3人,人手极度不足。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法国雷诺、标致、雪铁龙等品牌在本地耕耘已久,上汽从零开始开拓市场的难度可想而知。

“刚到法国时,我们需要开车给经销商做路演。因为有4辆用车,3个人的团队每次路演都得开两遍。”刘新宇直言,在市场开拓初期,这样的困难还有很多。但他认为,在疫情期间,很多全球汽车品牌在欧洲发生了一些重大的策略转变,甚至有品牌撤出法国市场。“对于中国品牌来说,这是机会。”

经过十几个月的发展,如今,上汽法国公司已经建立了超30人的团队,签约了83家经销商,通过团队打造和网络布局形成了能够循环起来的销售体系。

而在品牌上,6月8日,名爵与法国里昂足球俱乐部签订了正式合同,并于2021-2024年成为里昂足球俱乐部的正式合作伙伴,借助体育营销提升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我们专注于长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离不开中国制造、中国品牌,我们一直正面沟通这件事情,用最好的产品提供服务打动当地消费者。这才是长期、稳定的发展战略。”刘新宇说。

事实上,上汽在法国的布局仅仅是其海外市场的一个缩影。近日,在上汽集团海外经营沟通会上,上汽集团总裁助理、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余德透露,2021年上半年,上汽实现海外销量26.5万辆,同比增长112.8%,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其中,MG、Maxus等自主品牌海外销量达到16.6万辆,同比增长132%。

在余德看来,上汽集团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与上汽“有系统、成建制”的海外布局密不可分。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有系统、有规划、成建制‘走出去’的汽车企业,上汽已经建立了集研发、营销、物流、零部件、制造、金融、二手车等为一体的面向全球市场的汽车产业链,为快速拓展海外业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余德说。

在和世界汽车巨头同台竞争的过程中,除了产品本身,品牌、服务等多重因素也决定了品牌在该市场能否持续发展。

据悉,目前,上汽设立了1000多个海外营销服务网点,在市场、销售、服务、品牌传播等方面全部实现本地化推进。同时,上汽还开通了东南亚、墨西哥、南美西、欧洲4条自营国际航线,为海外产销保驾护航。

“得益于本地化的服务体系和品牌营销,今年上半年‘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冠军’上汽MG品牌海外销量达到13.6万辆,同比增长130%,其中发达国家和地区销量占比近五成。目前,MG品牌在澳新、中东、埃及、智利成功跻身当地乘用车市场第一阵营(TOP10)。”余德说。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汽,奇瑞、长安、长城、吉利等汽车企业的出口数据也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时,新创造车企业中,蔚来、小鹏、爱驰等品牌也进入欧洲市场,迈出了“走出去”的第一步。

第十三届汽车蓝皮书论坛上,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董事长方仲友表示:“我相信,到2025年以后,中国一定成为一个汽车出口大国。国内主要是转型升级,而国外是一个蓝海市场。”

电动化、智能化持续突破,中国车企全球化再次提速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在中国汽车品牌“走出去”的进程中,智能电动车成为全新的发力重点。

以上汽为例,余德透露,“十三五”期间,上汽在自主研发方面大手笔投入近600亿元,形成新能源、智能网联等创新技术优势,并积极向海外溢出,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上汽旗下自主品牌MG和Maxus新能源车在欧洲发达国家销售超过1.2万辆,在英国、挪威、荷兰、丹麦、冰岛等国细分市场上位居前列。“电动车成为上汽在成熟市场布局的切入点。”

同时,在新兴市场,上汽则侧重于探索智能网联技术落地。“‘i-Smart’智能网联系统深受泰国、印度、印尼等国消费者欢迎,已经在超过30种的海外车型上使用,激活用户超过13万人。”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璟玥分析说,欧洲之所以会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蓝海,主要原因有两条。

“首先是欧盟出台了全球最严的碳排放标准,电动化转型成为唯一出路;第二,欧盟各国对于新能源汽车购买和使用实行了双重补贴政策的刺激。”陈璟玥说。

事实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明确提出,践行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优势,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

同时,因产业配套较为完善,布局较早,智能电动车相关产品、技术也成为中国汽车企业的优势所在。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柳燕看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为中国品牌向上发展提供机会,政策鼓励加上需求牵引,中国汽车已经形成一定的先发优势,品牌突破成为关键。

“全球化发展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已成为共识,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指引下,中国汽车品牌有望加速实现全球化发展。”柳燕说。

爱尔兰国家交通管理局19日宣布,将在今后5年内引进200台Enviro200EV型纯电动单层巴士。这一型号电动巴士由英国客车制造商亚历山大·丹尼斯公司和中国车企比亚迪公司合作生产。

这是中国汽车制造商近年来在欧洲电动车市场持续发力的一个缩影。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车企深耕欧洲既能满足欧洲市场需求,又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提供新机遇,推动中欧互利共赢,将激发出更多创新合作火花。

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在欧盟绿色转型政策推动下,2020年欧洲电动汽车销量较上年翻了一番,预计2021年还将有大幅增长。欧盟委员会近日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揽子计划提案,为实现减排目标,2030年新注册燃油车将比2021年减少55%,到2035年将不再有新的燃油车注册。

凭借较高性价比,中国电动车日益受到欧洲业界肯定和消费者追捧。德国专业汽车机构施密特汽车研究所近期发布的《欧洲电动车市场报告》显示,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正迎来快速发展期。2020年中国电动乘用车制造商品牌在欧洲18个主要汽车市场总销量达到23836辆,与2019年相比增幅超过13倍,市场份额达到3.3%。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国内造车新企业不断涌现,新产品层出不穷,新能源汽车代工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工信部近日表示,将有序放开新能源汽车代工生产,遏制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蔚来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等均有传统车企代工经历。那么,代工新能源汽车会成为传统车企的新业务吗?

需求互补、互惠共生

目前,汽车代工主要有两种模式——OEM(定牌及贴牌生产)和ODM(委托设计与制造或原始设计制造),其中,ODM是先行设计和制造了样机,由甲方购买或买断后修改;OEM则意味着纯粹的生产,不参与设计。如给传统汽车代工的麦格纳是典型的ODM商,给蔚来、小鹏等新能源车企代工的主机厂则为OEM商。

业内人士认为,对造车新势力而言,在尚无生产资质前代工生产可实现轻资产运营,在产品上市、打造出品牌影响力之前也无需承担建厂风险与资金投入,从而避免资源浪费;对传统车企而言,代工将使原有的闲置产能得到有效利用,同时还有利于拥有较强新能源汽车制造能力的车企快速实现产能爬坡。

盈亚证券咨询指出,智能电动车的零部件数量较传统燃油车大幅减少,仅占汽车价值的40%,制造难度大幅降低。在这样的背景及国家政策支持下,智能电动车代工模式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中金公司研报也指出,在汽车硬件或制造端利润长期处于低位的背景下,类似服装、箱包、电子、半导体行业中常见的代工模式成为值得考虑的选项。

蔚来和江淮的合作是汽车代工领域较为成功的案例。在与蔚来合作前,江淮已走了一段时间的下坡路,而通过与蔚来合作,成功“救活”了江淮。“代工前提是互补,起初蔚来没有资质,需要江淮提供资质,而实际合作结果也并不单是资质方面的需求。”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王秉刚表示,利润对品牌方和代工方都很重要,双方通过代工方式以较少的投资获得更大利益,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实现促进发展的目的。

“代工是把双刃剑”

目前,业界对新能源汽车代工生产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蔚来汽车CEO李斌曾表示:“在全国已有那么多优质产能的情况下,我们再去重复建设生产厂,就是浪费。”而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却对代工表示质疑:“代工实际操作和理论差别太大,理论上研发、工艺和营销渠道都在自己手里,中间环节由代工负责,但实际操作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实际操作中,品牌方难以对整车质量、生产成本等进行直接控制,存在潜在风险。同时,一些消费者对代工产品认可度不高,存在质量等方面的疑虑。

“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王秉刚坦言。代工是双刃剑,代工方需在自有品牌和代工品牌之间平衡。若代工项目进展不佳,代工方会损失大笔资金,同时还容易被贴上代工车企的标签,可能给旗下自有品牌带来不利影响。

不过,随着科技公司纷纷下场造车,汽车代工进入新时代。以吉利和富士康合作为例,两者深耕汽车制造和手机代工领域多年,合资公司将为全球车企提供代工生产和定制顾问服务。同时,有消息表明,吉利旗下SEA浩瀚架构、富士康旗下MIH电动化平台已做好对业界开放的准备,走向代工专业化。

整车企业自建工厂造车是必然趋势?

王秉刚表示,代工是相关车企短期内的选择,代工两方在合作的同时,也存在竞争。“以蔚来和江淮合作为例,我认为两方的产品属于不同路线,差别较大,彼此间在市场中不属于同一领域,这是能合作的原因之一。”

海马汽车近日表示,公司与小鹏为合作生产关系,合作将于今年底到期。据了解,目前小鹏已有肇庆工厂可以生产车辆,同时,其广州智造基地预计2022年底建成投产,武汉智造基地也于今年签约。

代工如今成为香饽饽,众多弱势车企将其视为救命稻草,那么,对代工整车厂而言,未来应如何生存下去?王秉刚表示,任何一个整车厂想要发展壮大,并不会长期单纯依靠代工,自建厂造车是必然趋势。“整车厂无论从研发还是整体发展而言,最终会脱离代工模式。”

不同于手机,汽车行业制造和研发紧密联系,且复杂度高。王秉刚进一步指出,代工方传统车企不应以单纯代工作为支撑,应掌握核心技术,改变被动状态。“将来不会存在一个整车厂只提供代工而没有自己的产品,作为一个在市场中有竞争力的整车厂,一定拥有较好的研发能力和成果,这样才能生存下去,仅以代工方式提供生产条件等长期是行不通的。”

挪威电动汽车协会秘书长克里斯蒂娜·布说,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她表示,挪威人对中国电动汽车评价积极,她自己就有良好的驾驶体验。不少挪威人关注中国电动汽车,对即将上市的车型表达了购买意愿。

另外,中国车企近年来在欧洲市场取得的成绩也得益于电动车销售渠道发展和服务网络布局。例如,爱驰汽车已在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等欧洲国家销售。以比利时为例,爱驰汽车注重本土化体验,通过与比利时最大网络汽车销售公司Cardoen合作,建立起强大的销售与售后一体化服务体系。

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电动汽车深耕欧洲市场仍面临一系列挑战。《欧洲电动车市场报告》指出,相比其他地区,欧洲新能源汽车行业监管标准更高。另外,欧盟还计划陆续推出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包括对电动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和电池循环利用率等标准进行立法,这将给包括中国品牌在内的外国企业带来新挑战。中国汽车制造商需要更加严谨细致地研究当地法律法规。

德国汽车管理中心负责人斯特凡·布拉策尔说,市场认知也是当前中国品牌进入欧洲市场的重要障碍。“欧洲消费者品牌忠诚度很高,中国企业在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需进一步提升服务,以提高品牌信任度和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