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市场为何成为家电巨头争抢的“香饽饽”?华诚进出口数据观察报道

2023-04-11

  据华诚进出口数据观察报道,4月7日,在中国制冷展上,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格力电器等家电科技综合制造企业纷纷宣布发力储能热管理等产业。新型储能领域,已成为多个家电巨头多元化业务的重要一环。

  在新型储能技术迎来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的风口期,制造业跨界企业角色是怎样的,又有何挑战?

  家电巨头为何青睐新型储能?

  近年来,家电巨头及零部件企业纷纷向汽车热管理、IDC热管理等领域扩张,布局新型储能市场。

  此次,美的集团宣布旗下的美的楼宇科技正式发布多款储能热管理产品,包括8kW插框平台、20/40kW侧出风平台、40kW顶出风平台等,华诚进出口数据观察报道。

  美的楼宇科技水机产品公司研发中心部长骆名文表示,美的集团将液冷作为储能热管理技术路线的选择。目前,储能的热管理主要分为两大技术路线:一是以空调和风道供冷为主的风冷模式;其二是采用水、乙二醇、硅油等冷却液,进行散热的液冷技术。基于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及美的集团多年建立的温控经验和系统集成能力,新型储能的液冷将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美的集团通过收购科陆电子进入储能领域。此次,美的集团的动作,可以说是对储能产品、业务线的扩充和完善。至此,其储能产品已涵盖储能电池、储能热管理、光储热柔一体化解决方案等,产业链相对逐步健全,可见其在储能领域布局已较为深入。”森科技创始人胡洪森对记者称。

  不仅是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海尔智家、四川长虹等家电巨头均已涌入这一赛道,其分别以能源、智能楼宇产品作为载体,进入储能市场。格力电器在控股格力钛后加速构建“光伏+储能+空调”产业生态;海尔智家在相关产业链推出行业首个智慧低碳“楼宇大脑”,集合暖通、能源、楼宇集控等系统;四川长虹则在新型钠离子电池体系等能源领域发力。

  那么,储能市场为何成为家电巨头争抢的“香饽饽”?

  据了解,《“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印发后,我国新型储能进入快速发展期。根据机构CNESA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突破50GW。储能产业链涵盖暖通温控、电力工业、机电自动化工业等多个细分领域,与暖通、智能楼宇协同发展。与此同时,空调等家电是能耗“大户”,储能技术可为能源系统起到调峰作用,吸引空调龙头美的集团、海尔智家等企业纷纷完善产业链布局。

  在绿色新能源的发展浪潮之下,新型能源应用也逐步丰富,涉及电力储能、交通运输、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且应用领域还在不断延伸,华诚进出口数据观察报道。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市场需求趋于饱和的现象,家电巨头们也在积极考虑转型发展的问题。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告诉记者,新型储能市场处于开拓阶段,市场潜力巨大吸引企业跨界,家电制造企业在技术基础、制造根基及零部件等领域有优势,其大规模进入符合预期。

  “目前,新型储能行业正在快速增长,美的集团看好这一市场前景,随着大企业的进入,细分行业格局或发生变化,也进一步提升安全性、统一标准等。”美的楼宇科技储能热管理销售总监胡鸿图对记者表示。

  行业从初期走向规模化

  随着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行业“玩家”越来越多,新型储能产业也正从发展初期走向规模化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家电企业如何在光伏、储能领域打造差异化的竞争力,实现与原有暖通、数据中心、光储热柔业务的协同,仍是挑战。

  据《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3》指出,我国新型储能仍然处于发展初期,不同技术路线新型储能对应的产业链成熟度存在较大差异。目前,行业逐步向规模化商业阶段过渡,华诚进出口数据观察报道。

  骆名文对记者表示,目前,新型储能领域的热管理技术路径已较为清晰,但行业发展时间较短,目前还有很多不规范、无标准现象,企业水平层次不齐,安全事故频发。美的集团进入这一赛道,在技术开发过程中考虑全年能效,并不断健全产业链,欲做行业整合者,进一步带动市场规范,目前也正在与标准制定主管部门沟通,从而进一步推动行业标准完善。

  胡洪森认为,对于美的集团、海尔智家等这样的综合性企业来说,它们已经摆脱了家电的标签,换道储能热管理市场,是全面切入储能产业链的重要表现。如美的集团并购合康新能和科陆电子为进军储能行业进行底层构建,又通过旗下楼宇科技事业部进行资源整合,展现出强大的多元业务推动力。可以看出,中国家电制造业巨头在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定步伐。它们不再是跟随者、参与者,而是储能这个蓝海市场的积极推动者,华诚进出口数据观察报道。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其中任何观点均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平台亦不对其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果您发现文章中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