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新势力 光伏行业缘何成为中国外贸“新名片”?

2023-02-27

作为引领中国外贸增长的“新三样”(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之一,光伏行业2022年交出了耀眼的成绩单。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国际贸易出口总额约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

受访专家表示,去年虽然受到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影响,但中国光伏行业迎难而上,生产工艺和转换效率不断提升,出口实现高速增长。今年,面对国际环境的诸多不确定性,要保障出口步履更稳,光伏企业不仅要密切关注国际贸易政策和形势的新变化,更需要持续打造优质的服务和品牌,多渠道全方位抢占市场。

企业具备全球竞争优势

梳理2022年中国光伏出口亮眼表现,从产品出口来看,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其中,光伏组件出口额423.61亿美元,出口量约153.6GW,同比增长55.8%,均创历史新高;硅片出口量约36.3GW,同比增长60.8%;电池片出口量约为23.8GW,同比增长130.7%。分地区看,2022年光伏产品出口到各大洲市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欧洲市场增幅最大,同比增长114.9%,约占出口总额的46%,占比继续提高,是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市场。

在光伏出口整体上扬的同时,头部企业的出口成绩更是可圈可点。晶科能源相关人士对国际商报记者说:“晶科能源的主要出口产品为光伏组件,多年位列全球组件出货量第一。2022年全年,公司光伏组件出货量超过44GW。”

这离不开中国光伏企业近年来加快“出海”步伐,拓展海外布局的努力。据了解,目前晶科能源在全球有14个生产基地(3个在海外),35个海外分支机构,产品销往160多个国家。另一家中国光伏龙头企业天合光能在瑞士苏黎世、美国圣何塞、美国迈阿密、日本东京、新加坡、阿联酋迪拜设立了区域总部,在泰国、越南建立生产制造基地,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隆基绿能不仅在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布局多个生产制造基地,还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设立分支机构, 业务遍及全球150余个国家和地区。

“去年中国光伏出口高增速反映出两大趋势:一是国际贸易市场对清洁能源产品的需求大增,二是中国光伏的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及‘走出去’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光伏分会秘书长张森表示。

谈及中国光伏出口的强劲增长,科方得投资执行总裁张晓兵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说,一方面,中国光伏企业在核心技术、产能扩大和成本优势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竞争力,能够以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和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占据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去年中国政府在出口方面采取了多项激励奖励政策措施,包括减免出口退税、拓宽出口信贷等措施,为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所乐科技有限公司物流经理钟楚婷对记者表示,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各国政府制定了很多对新能源发电的鼓励政策,如2021年欧盟通过了《欧洲气候法案》,各成员国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美国重返《巴黎协定》,承诺不迟于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等。这些政策和承诺都表明了各国政府在绿色节能减排上的治理与决心,并围绕减碳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如遏制煤电的使用、加大优化可再生新能源发电的结构比例等。这也在政策层面助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光伏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出口增长前景依然看好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预计达95~120GW,全球年度新增装机预计为280~330GW。

新年扬帆再远航,不少光伏企业也锚定了今年的发展方向。晶科能源相关人士表示,当前光伏产业正处于由P型组件转向N型组件升级过渡的关键阶段。凭借更高的发电增益和更多样的适用场景,晶科能源的N型旗舰产品Tiger Neo组件已经在以欧洲为主的海外市场刮起一股“N型旋风”,获取大量订单的同时实现了相较传统P型组件可观的销售溢价。“目前晶科能源已建立起超过35GW的全球最大N型产能,今年N型组件将成为公司出口的主力产品。”

不过,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提醒道,光伏出口来自海外的挑战不可忽视。光伏制造国际竞争加剧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部分国家正打出“贸易壁垒+扶植本国企业”的组合拳,这增加了中国光伏企业拓展国际贸易市场的不确定性。

张晓兵也提到,光伏行业今年的国际贸易出口形势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影响、国际贸易政策障碍、一些发达国家突然改变能源环保政策等。“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依然具有比较好的增长前景。” 张晓兵说。

如何让光伏产品“出海”路更顺畅,张晓兵提出三点建议:首先,企业从自身出发,继续把控产品质量,加强研发和科技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和功能,提高售前售后服务水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市场份额,获得更高的出口附加值。

其次,更加积极地“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如积极参加国际展销会、开拓新客户、加强与海外代理商和合作伙伴的联系等,同时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和跨境电商等新平台,多渠道全方位抢占市场。

此外,及时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合理利用进出口优惠政策和商会等平台的支持功能,尽可能地降低贸易壁垒和国际贸易不利规则的影响,从而增加出口。